浅析——因果报应!
(2008-12-13 14:35:27)
标签:
玻璃球观念因果报应道德诺亚物以类聚 |
分类: 思想探索 |
此文不涉及哪些人相信,哪些人不相信的事,只简单的列举几个例子以供大家参考。
什么是因果报应?
举例说明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你打了我一拳,这是因。你打了我一拳,我会疼,这是果。你打了我一拳,导致我很痛,于是我受不了就回给你一拳,这就是报应。
关于因果报应也不完全是这种形式,它可以分为:眼前报,就像刚才举出的例子就属于眼前报。有人讲:“眼前报,还得快”,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现世报,这个就是说,假如被打者没有当即还给打人者相应的报应的话,那么很可能在以后的人生中(只限于现世)转化成其他的不好的事情,来惩罚这个打人者。这就是现世报!
隔世报,意思很简单,就是这一生做的坏事没有还清,那么就会积累到来生偿还。
当然报应也不只是简单的几种形式,很可能是千变万化的。比如把一个人做过的不好的事情,转化成病,来叫人承受痛苦。也就是说,是凡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报应的体现形式。有多少种苦难,就有多少种报应形式。而且,报应就像人身体里的脉络,它是纵横交叉、复杂多变的。用人的语言很难将它说清楚!还有一种报应形式,就是亲人之间的互相转化。比如说这个人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却反应在他的儿子身上,或者他的妻子身上等等。如果一个人死了孩子,他当然很心痛啊!这就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可以让人痛苦。
现在的科学很发达,医药学已经很了不得了!但是,为什么人的病却越治越多?表面看是因为病毒和导致生病的因素也在更新换代,其实是人类败坏后的产物。很多人不相信啊!那么也只有继续败坏下去,病也会越来越难治!你看那些被“毒奶粉”毒死的孩子,难道不是人变坏了才导致这个事情的发生吗?现在的科学,其实已经在人类的各个生存必须的因素里面加入了人看不见的“毒药”!造纸厂排放的污水里就有很多这样的“毒”,这个水流到什么地方去,就会危害那里的人类!就像一个坏人,走到哪里,就会伤害哪里的人类一样。那些很大的坏人难道不是一看就像这个“造纸厂”排放的污水一样吗?
人做了坏事,就得偿还,或者是这样的形式,或者是那样的形式。大家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就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那么很可能有一天你就被“毒到”了!
再来举一个例子:把人比作一个容器,比作一个玻璃杯。把人的福分比作装在杯子里的白色玻璃球,再把人的罪恶比作装在杯子里的黑色玻璃球。这两种玻璃球我们假使它开始的时候是一样的多,各有五十个。这两种玻璃球之间还可以互相转化。
那么从这里开始,如果有人做了一件对不起别人的坏事,就把一个白色的玻璃球放到他所加害的人的杯子里!而被害人同时也把一个黑色玻璃球放到对方的杯子里。这是说如果被害人就此打住,忍受了这个痛苦而言。如果被害人忍受不住这种侮辱,反过来也对害人者做出相同的事情,就需要把白色玻璃球还给对方,对方也把黑色玻璃球还给他。
这样看来两个人都不失不得。那么也就看不出人在做坏事的时候所造成的危害!爱因斯坦讲能量守恒。既然这样,人类都是同时在害人和被人害着,怎么可能沦落到被毁灭的地步呢?
两个人是很难看出差异,如果将玻璃杯的数量加大到一百,就可以构成一个小山村,一千,一个大村落;一万,一个镇;十万,一个小型城市;一百万,一个中型城市;一千万,一个大型城市;一亿,一个国家;十亿,已经接近中国的人口数量了,七十亿,整个人类社会!
如果按照因果报应的关系来看,玻璃球是不会减少或者没有的。因为大家都在互相伤害着。那么也就是说,人类不管怎样做坏事都会恒定在一个境界上吗?
实际并不是这样。
我们人在做坏事的时候,不仅仅得到了对方的黑色玻璃球(业力)和给了对方自己白色的玻璃球(德)。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做了坏事,(比如打人)那么这个做坏事的人会怎么想呢?其一定会觉得很“惬意”,很“解气”,很“爽”……那么这个觉得很“惬意”的观念就会形成在这个人的脑子里!以后这个人在做同样的事情的时候,就会用这个观念来衡量事物的好坏。一个人如果享受惯了“荣华富贵”,突然间让他去“吃苦头”,他肯定不愿意做。为什么?因为在他的脑子里已经形成了“荣华富贵”好的观念。这个观念就会一直控制着他。你看那些“吸毒”的人,为什么戒了又吸?就是因为那个观念已经代替他思考问题,这个观念就是让你觉得“吸毒”真“舒服啊”!
一个做惯了“坏事”的人,不是说他没有救了,而是说他在做坏事的时候形成的观念不会放过他!如此看来,人类越做坏事,产生的观念就会控制人越牢固!越牢固,人类就会在观念的带动下做越多的坏事。然而,人类的观念也是有一个限度的。也就是说:当人的心里没有一点善念的时候。这个人就不能存在了!你看古代的人,互相之间讲的是“仁爱,和平,宽容”。现在人却不是这样,互相之间一见面就想着算计对方,想怎么把对方口袋里的钱弄到自己的口袋里来。有的人一见到对方就不由自主的恨人家,即使这个人和他从未谋面过!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互相之间伤害的太多了,那些以前产生的观念就控制这人憎恨对方。
如果一个人出手打了另一个人,这个人又没有回报给他,那么这个人就会认为自己赚到了便宜。于是他会高兴,但事情却不止于此。他会把他的高兴传达给他的亲人、朋友、同事……等等。那么就等于把他做坏事所产生的观念也强加给了这些人。如果这些人认同了他的观念,那么,就等于接受了他做坏事的行为。以后,这些人在他“灌输”给他们的观念的带动下,也会做出和他同样的事情来。
这就是古人讲的:“近墨者黑!”
如果有人不接受他“灌输”给自己的这个观念,那么很可能他们之间就会产生隔阂,因为观念会控制着人互相吸引,或者排斥。不同意这个观念的人,就要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认识,这就是人最简单的交流形式。但是,忠言逆耳!很多人是不愿意听良言劝阻的。于是两个人之间会产生争执,争执不下,只好“分道扬镳”。在观念的控制之下,人都会“本能”的找到符合自己观念的人来做自己的“朋友”。这就是古人讲的:“物以类聚”。实际上这个决定并不是人的“本能”,而是观念控制下的产物。
那么,那个受到了欺负的人也会做出相应的事情。如果他一笑了之,事情就会到此为止。但是很少人能这样的。所以这个人会觉得委屈、气恨!于是他会另外寻找发泄这些气恨的对象。或者是家人,或者是朋友,或者是其他人。假如这个人将气恨发泄在自己孩子身上。那么,此人的孩子就成为被传达气恨、委屈的对象!这就是老年人讲的“积德啊,缺德啊,祖上积德,损德”。
被人欺负了会委屈,会气恨,会觉得过不去,从而寻求对象以发泄之!这样的观念也是会互相“灌输”的。如果将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事件”扩大出去,就会形成一种普遍的思想观念。这个普遍的思想观念,就是人类的——道德标准!
只是,人类的道德标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的不断发生,观念的不断积累而随之发生着改变。人在观念的控制下会“每况愈下”,最后道德完全崩溃!从而出现像《圣经》中描述的大洪水事件的发生。
人不能无限度的生存下去啊!每个人都得死。当人类整体形势都处于败坏的时候,就是整个人类毁灭的时候。这里说整个毁灭,其实也不是所有人都死了,都不存在了。相反,那些不赞成行恶,能忍受委屈气恨,能将恶行就此打住,而不传达给他人的好人,会积累很多的“白色玻璃球”。这些“白色玻璃球”就成了他们被留下来的原因。《圣经》里讲到的——诺亚!就是这一类人。
其实,这只是个假设。不相信的人,完全可以当成推理游戏。但是,其中讲到人的观念的形成,却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和看到的东西。你看那些“坏人”他不是越来越坏吗?你看那些好人,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如果你将白色玻璃球(福分)都给了别人,那么你就等于一无所有。
人们都知道“天下没有不要钱的午餐”。可却总是想着白吃人家一顿!这个明知得不到,却又始终向往之的观念,就叫做“痴心妄想”!
而这个奇怪的“妄想症”,正是造成人类整体向下败坏的根本因素——私!
说是浅谈,其实还是说了些对于现代人来讲很“高深”的东西。也许,很多人会不同意我的“解释”。认为根本就没有“白色玻璃球”和“黑色玻璃球”。环顾我们四周,你不难看到和感觉到我所描述的这些“现象”。那些不同意的人,也是出于不同的观念带动下的所为。
那些坏人确实会渐渐形成一种“做坏事可以得到好处”的错误观念!从而变得越发不相信有因果报应。这是观念的控制,因为如果他忽然相信了因果报应,那么他就会为他所做过的坏事“负责”。负责就得先改变这些已经形成的观念,这些观念怎么愿意呢?所以会千方百计地阻挡他。
一个罪犯,怎么愿意主动去伏法呢?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