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及其管理
(2009-05-10 06:47:38)
标签:
杂谈 |
“自我实现人”又称“自动人”。它是马斯洛、阿吉利斯和麦格雷戈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一种人性观,其中马斯洛的影响最大。所谓“自我实现人”,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充分展示和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个人理想与抱负,以及人格趋于完善的一种人性假设。这一人性假设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需要,只有使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将个人才能、智慧发挥出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麦格雷戈结合管理问题,总结了“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将之称为Y理论,与X理论所总结的“经济人”假设相对立。
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只要环境条件合适,人是乐于工作的。
2)控制和惩罚不是驱动人工作、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具有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力。
3)人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工作的理解和感受。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任务,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
4)大多数人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想象力、智谋和创造力,在不为外界因素指使和控制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正常发挥。
5)人体之中蕴藏着极大的潜力,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只发挥部分潜力。
6)员工自我实现倾向与组织所要求的行为之间并无冲突,如果给员工以机会,他会自动地把自己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相结合。
“自我实现人”假设是建立在人是勤奋、有才能、有潜力这一人性认识基础之上的,因而提出了同“经济人”“社会人”假设完全不同的管理主张和管理措施。
1)“经济人”假设把管理重点放在生产管理上,重物轻人;“社会人”假设则将满足人的社会和心理需要作为管理之重点,重视人的作用和人际关系,物质因素置于次要地位;而“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专注点却转移至工作环境上,即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以利于人们充分发挥自己
的潜力和能力,实现自我。
2)管理者的职责在于,排除使人的才智难以充分发挥的障碍,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分配其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工作。
3)关于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运用物质刺激,“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是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搞好人际关系,这些均系外在激励。“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管理,则采用更深刻、更持久的内在激励。近些年,西方国家的“工作重新设计”(即工作扩大化、丰富化)、企业内的民主参与制度、自我培训计划、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满足员工高层次需要等,均是激发员工内在积极性的管理方法。
4)以“自我实现人”假设为基础的管理意图,是保证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管理制度,实施管理权力下放,建立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劳资会议制度以及制订发展计划,将个人需要与组织目标相结合。
麦格雷戈结合管理问题,总结了“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将之称为Y理论,与X理论所总结的“经济人”假设相对立。
“自我实现人”假设是建立在人是勤奋、有才能、有潜力这一人性认识基础之上的,因而提出了同“经济人”“社会人”假设完全不同的管理主张和管理措施。
前一篇:HR自我制胜的六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