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父亲大人诞辰九十周年
我喜欢豆腐菜,也种豆腐菜。我种豆腐菜已有十余年了。
豆腐菜,这名字听起来很有些土气。虽说它与豆腐丝毫没有关系,但它和豆腐一样,是极平常而又很古老的一种蔬菜,它的乳名叫“葵”。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有“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乐府诗《十五从军征》有“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这两首诗都说到了“葵”。东汉许慎的《说文》解释:葵,菜也。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今人呼为滑菜。”这里的“葵”、“露葵”就是指豆腐菜。它还有许多别名,如蓠芭菜、胭脂菜、紫葵、豆腐菜、潺菜、木耳菜、臙脂豆、藤菜、蘩露、蔠葵等;豆腐菜是其中最接地气的一种叫法。葵是我国古代五大蔬菜葵、薤、葱、藿、韮之一。
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每年清明后的四月,我都要种些豆腐菜。豆腐菜种子形状类似于芫荽(即香菜)种子,但比芫荽稍大一些,且都有一层硬硬的外壳。将种子播撒在地里,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破土出牙;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等待,着急是起不到催生作用的。等到有两片略带鹅黄色的牙片出土,就可以略微浇水,保持湿润,有助于菜苗的成长。我一般是待它长出四、五片嫩叶的时候,就给施肥、薅草、累兜。所谓累兜就是将菜苗周围的土勾到苗跟,盖住所施的肥,并将行距整理成浅沟,便于夏天雨季沥水。豆腐菜虽然喜欢湿润的土壤,但也怕过度潮湿,否则就会烂根茎,造成死亡。
通过这次施肥、薅草、培土,以后就只是简单的除草、浇水的管理了,用我的话说就是等着吃菜。豆腐菜只要肥力够、水分足,其叶片会长得肥大厚实,如同多肉植物的叶片,并且能长到成人的手掌大。其叶翠绿柔嫩,细腻多汁,透光温润,如绿色翡翠,惹人喜爱。待其长到七八片叶的时候,就可以收获了。采摘时可以只掐叶片,也可以掐第三、四片叶之上的部分,也就是掐尖。豆腐菜的再生能力非常强,掐尖后,一周多或两周时间就会又发出新的供人采摘食用。这样反复的掐一茬又长一茬,到后来每一株根部就会是一大把的老茎。
每年我在开始采摘之前,就要先留一两株不收割,并给它搭好藤架,让其自由自在地长,目的是让他开花结果,好在秋冬之际收获种子,以备来年有播种的希望。
豆腐菜茎肉质,长可达数米,无毛,叶片卵形或近圆形,有的顶端渐尖,基部微心形或圆形,叶柄上有凹槽。穗状花序腋生,苞片极小,早落;花被片淡红色或淡紫色,卵状长圆形,花丝短,白色,花药淡黄色;果实球形。5-9月开花,7-10月结果。
等到秋冬时节,豆腐菜藤蔓上叶黄果熟,就可以收种了。豆腐菜果子成熟,其颜色就如极度成熟的桑葚果,乌黑发亮,像一串串深紫色的玛瑙。它的果子有三层,最外层是紫黑色的肉质皮,中间层是木质的硬壳,最内层才是种子。收种子时,将果子摘下,装在盆砵里,用手捏或揉搓,肉质外皮搓烂,盆砵里除了粒粒种子,就是紫红色的果汁。那种果汁比起绘画的工业颜料,给人视觉感受要舒适很多。难怪古代的人用它做颜料染色布料或是美容,也有当食品着色剂的。强烈建议西北做花馍的种这菜,用这最绿色的着色剂做花馍,比食用色素好。揉搓好后,用水冲洗干净,就只剩灰白色的种子,晾晒干后等候来年播种。这十几年我都是这样播种、留种,保持
豆腐菜作为古老的菜蔬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用现在的科学手段分析,豆腐菜含有多糖、黄酮、皂苷、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不仅食用,还可供药用。豆腐菜全草供药用,为缓泻剂,有滑肠、散热、利大小便的功效;花汁有清血解毒作用,能解痘毒,外敷治痈毒及乳头破裂等症。
在我国,历来都有葵菜食用的传说和记录。前面引用的诗经乐府就不说,后来鲍照写过《园葵赋》、李白的《赠闾丘处士》中有“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句。苏轼在《新酿桂酒》中有”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句。历代医家的医学著作中也多有豆腐菜药用价值的记载。现代著名作家汪曾祺曾经写过木耳菜:“你可以买一把来,做个汤,尝尝。葵就是那样的味道,滑的,木耳菜本名落葵,是葵之一种,只是葵叶为绿色,而木耳菜则带紫色,且叶较尖而小。”这都说明豆腐菜从古自今都是我们餐桌上的嘉宾,为人类的生活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吃豆腐菜,以煮最多;煮汤和煮面。煮汤,是纯粹的豆腐菜汤,制作中只加少许的姜粒、食言和动物油,起锅时撒几粒葱花,再无其它佐料。其汤色翠绿清亮,清香扑鼻;菜碧绿剔透,脆爽滑嫩。如果喜欢吃醋的人,再滴一二滴白醋,那味道又别具一番风味,一口下肚,口留余香,用我们土话说就是巴适得板!煮面就是把豆腐菜当丰富口味的食材,等面条煮好时将豆腐菜加入,等菜变色,就与面条同时起锅。依我的口味,无论是煮汤还是煮面,只要达到火候就起锅,脆滑爽嫩;煮的时间长了,就太柔软,颜色泛灰、口感太柔、滑嫩而不脆爽,吃起来就不过瘾。素炒、涮火锅都是同样的道理。
豆腐菜煮熟后有粘液、吃起来有粘稠、滑腻的感觉,就像吃秋葵,但它比秋葵更细嫩,没有秋葵那样的“藕丝”。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有好些人都不喜欢吃豆腐菜。其实,这是源于豆腐菜含有多糖,多糖类成分是我们人类的消化系统难以消化吸收的物质,被认为是些无用的物质;但多糖物质可以为生活在肠道中的微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对维持肠道菌群和谐具有一定作用。另外,多糖类物质也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促进胃肠代谢,也是好事一件。适当吃些豆腐菜还是有益的。
我种豆腐菜已有十余年了,在我所生活的地方,很少见有人种它,也很少见人在菜市场卖它,所以我每年得亲自收种存种,保证来年有种子用,这其中是有故事的。
我所种的豆腐菜,种子是十多年前父亲从老家带来的。那时候,虽然父亲年过古稀,但因一生劳动,养成习惯,不听我们做儿女的劝,任性地坚持要种些蔬菜,吃一部分,一部分搬运到乡场去售卖,换钱以贴补家用。那次父亲来我工作的地方,一天,他从衣兜里掏出一把豆腐菜籽,递给我说:你这里有地方种,这个很好种,吃的时间也长。父亲的意思是说,豆腐菜容易种成,产量也高,是不错的蔬菜。父亲在老家菜园里种的豆腐菜我是见过的;他当时告诉我那是豆腐菜,从四月开始,一直要吃到十月。后来每到种瓜点豆的时节,我就要种几窝豆腐菜。
2013年冬天,父亲饱受病痛的折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每年清明前后,种蔬菜时,我都要拿出豆腐菜种子点上几窝。这已经不单是为了收获豆腐菜了,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与父亲对话的方式。其中有一年由于管理不善,豆腐菜几乎要没有了,我为了能有种子第二年播种,即使不吃,也要把留种的苗株保下来,最终成功了。有同事知道我这些年喜欢种豆腐菜,却不知道我种的是一种思念!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九年了,我们父子只是偶尔在梦里相见。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我们也只能偶尔在梦里会面。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世的沧桑,我们也渐渐步入余年,竟毫无征兆地想念起父母来,且这种想念愈来愈烈;每当看见与他们相关的物件,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与他们在一起的情景,这大概就叫睹物思人吧。一个人无论你是富贵贫穷、也无论是地位高低,到一定的时候,总是放不下父母之恩、手足之情、爱人之亲,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血缘亲情的宿命吧。有人说:父母在,人生便有来路,父母不在,人生只乘归途。人生无常,归途漫漫,无聊无赖之时,也常扪心自问,自己的归途又在哪里呢?一个人,一旦父母远去,就如秋风中的落叶,翻腾飘飞,不知会飘落何处?亦如水中浮萍、随波逐流,不知会漂泊到哪里?
记得有一首歌的歌词写道:“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对我来说,这样简单的人间平常,已经是绝无可能的奢望了。随着父母的远去,那些生活的烦恼、工作的事情,皆为琐屑,无心谈起、也无从谈起,只能任其云卷云舒、花自飘零水自流了。人在红尘中滚滚,几经摸爬滚打,即使身心疲惫,也会波澜不惊,明了伯牙断弦之绝决,而人生也便成了绝响!
人生似海,苦海无边,譬如朝露,了无尘缘,唯有豆腐菜成为一种尘缘、了亦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