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表演台词和道白新说
如果抛去分析剧本和人物不谈,单就“背台词和说台词”一项,中戏和电影学院的台词老师都这样要求学生:台词不要死记硬背,要记其中的事情和逻辑关系。
老师们的要求有两个目的:1)便于记忆 2)说起台词来易显生动。
但近年来的影视拍摄实践提醒我,有关台词的记忆和道白方式又有新说。
前年参加拍摄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一位老演员对我说:“我从来不背台词,到了拍摄现场后,看几便就成了,这样说起台词来,比较生活。”
在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里扮演关东军最高顾问官玉旨雄一
无独有偶,去年参加拍摄电视剧《晋阳老醋坊》,一位年轻新星也如是说。
用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我有点“汗”,因为这两位演员的临阵超强记忆,外加表演时从未露过“怯”的本事,真真叫我汗颜。

在电视剧《晋阳老醋坊》里扮演山西首富乔老爷--乔柄善
参加过一些电视剧的配音工作,也有新的感受:过去配音都是配音导演带领演员一遍遍分析剧本和角色人物性格,还要找准台词中的逻辑重音,然后再把词都背下来才能实录。现在配音讲究速度,配音演员一般拿了台词上去就配,且以对口型快者为最佳。
在香港曾拍过两部没有剧本的电影。一到拍摄现场,导演先说一遍这场戏他要表现什么,演员大概其应该干什么,然后演员走戏并根据导演要求即兴编讲台词,走上几遍下来,导演略微调整一下台词,就开拍了。
还有一种现象:有些演员为使台词更生活化,演戏时,有意将台词往“水”里说,也就是尽最大努力,摒弃语言的戏剧成分,追求台词的自然主义。但这种方法不知用在古装电视剧里是否可行。曾和胡玫导演探讨过这个问题。胡导认为:古装戏的台词允许有戏剧性夸张,因为古装戏隶属于戏曲。
诚然,时代在进步,影视表演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不知以上有关影视表演台词方面的种种新说,是否可归属于影视表演的新潮流或既定发展趋势。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当年在好莱坞著名影片《教父》里扮演教父的美国影星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他的背台词方法更是与众不同:

马龙.白兰度扮演得教父
据说,当马龙.白兰度拿到《教父》剧本时,不是急于背台词,而是将所有跟自己有关的台词,以分场形式一句句地写在一叠卡片上。到了拍摄现场,他坐在那里一言不发,默默感受所扮演人物的行为发展逻辑和现场环境。当他真正进入了人物的感情世界里时,他心里此时要说的话,刚好和卡片上纪录下来的台词相吻合。
当然,这多少有几分传奇成分,我的一位朋友听我谈到此事时就曾这样说:“不会吧,那要是《教父》的编剧和马龙.白兰度的感受不一样的话,结果会怎样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