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之称,而骑楼城就是梧州商贸极为繁华而在南中国具有不可动撼历史地位的一个标志。
梧州骑楼城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东老城区22条骑楼长街上,其面积之大、长度之长、范围之集中、保存之完整,在岭南的城市中实属罕见。所以,梧州骑楼城又称之为
“骑楼博物城”、“岭南骑楼第一城”。




1897年,梧州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逐渐发展成为珠江流域著名的商埠,骑楼建筑开始在此时兴起。到了1924年底,梧州将千年的古城墙和城门全部拆除,扩大城区面积,用城砖筑地下水渠、铺砌街道马路,街市规格参照广州骑楼规格建设,于是梧州的河东城区逐渐成为连绵成片的骑楼,故梧州也有
“小广州”之称
。



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由英国人首先建造,在气候炎热、空气潮湿的东南亚较为集中。骑楼多为三、四层,骑楼建筑的楼层多为楼板,二楼以上伸出人行道的部分,用一根根柱子支撑。远远看去,像“骑”在人行道上一样,故名“骑楼”。梧州骑楼城别具风韵,在这里,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古典与现代建筑和谐共存。漫步街头,你可以看到一幢幢骑楼建筑古色古香:花窗、砖雕、罗马柱、圆拱型窗,还有点缀在屋檐下、窗台边的各式浮雕,以及西式风格的铁栏观景阳台,体现水都风韵的清水墙,西化痕迹较浓的罗马柱、洋味十足的额坊等,犹如一卷经历上千年的画卷展示在人们眼前。



南方人以水为财,水为梧州人带来了宝贵的财富,但同时也带来每年的水患。梧州是西江、浔江和桂江三江汇合处,广西784条河80%的水流经梧州。因此,为应对洪水,每座骑楼在灰色古朴的石柱上都高低各嵌有一个圆形的铁环,以及在二楼突出的圆拱形处又敞开一个水门,这是中外骑楼中惟独梧州最为独特之处。洪水来时,市民将船系在铁环而从容不迫地上下船进出,当水淹没一楼后,市民可以通过二楼以及以上的水门乘坐船筏出门。这两个都是梧州特有的水文化。






2002年,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骑楼城进行了旧城改造。翻新过后,骑楼共有560栋,22条骑楼长街,总长度达7公里,总占地面积达1平方公里。现在,面貌崭新的骑楼建筑既不失传统特色,又显现时代风貌,成为梧州一幅幅旖丽多姿的立体风景画。特别是夜幕降临,灯光璀灿,骑楼城显得五光十色,美仑美奂。如人在画中、画中有人,美不胜收。目前,梧州的骑楼的规模数量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