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杨晓升:“病房”里的云卷云舒

(2017-04-19 21:01:48)
标签:

转载

分类: 信息共享
谢谢其伦点评!

 杨晓升:“病房”里的云卷云舒

                 (《新华书目报》专栏文章2017011)                                      

     云南“大益文学”书系第二辑《城》,最近由漓江出版社倾情出版。在这部相当厚重的文学大书里,我读到了杨晓升先生新近创作的中篇小说《病房》。作者通过相互关联的逻辑链条,衬托出小病房里几个人物命运悲喜,逼真地演绎了一出透过都市大医院,万花筒般上演的社会纠葛,特别值得回味,叫人不能释怀。

    《病房》的故事很接地气也非常亲和,犹如我们普通百姓的日常。作者巧妙地把昔日的同学、师生与当下的母女、夫妻等众多人际关系交汇在一起,客观细腻地讲述了病房里的细波微澜,把人们在疾病面前的无奈、医患纠纷各方的忐忑以及社会贫富差距的冷凝,反复拉锯强烈冲撞,百感交集后又觉得逸趣横生。

    退休教师李建文因轻度中风住进了北京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他能够顺利住进来,多亏了当年的得意门生、现在已是护士长的唐慧娟,巧合的是,女婿为他请到的护工也是他当年的学生王美丽,王是乡下人,当年读初中时,曾经被李建文严厉批评而辍学,从此唐和王就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径,命运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同病房的2床刘平民是河北张家口的一个农民,全家砸锅卖铁花高价才从票贩子手里挂到专家号,几经周折等到床位,妻子和女儿跟着陪护;3床的雷政富住院仿佛一阵旋风,入住的时候前呼后拥,男女随从大呼小叫,为“雷部长”搬来各种生活用品、各色水果和一篮鲜花,人们细一打听,才知是外省一个县里的组织部长。

    李建文、刘平民、雷部长同处一病房,可境遇却千差万别,小小的病房如同庞大社会的缩影;李建文、王美丽过去的师生恩怨即使两人尴尬,也让故事一波三折;王美丽和唐慧娟因为不同的人生道路,其身份差距也不容小视;三个床位主人不同,陪护的心态也各异,即便是各自的护工都可以显见高下。在这几组矛盾明里暗里的交汇作用下,“病房”就丰富多彩了。王美丽是个相当关键的人物,在她的引领下,整个故事起伏跌宕。李建文的教书生涯,唐慧娟的求学经历,刘彩霞无奈卖血救父,雷部长家人的飞扬跋扈,最后是卫计委和医院领导的态度出现拐点,都有了附着的基础。读到此处,我们的内心也如同故事的脉络一样,渐渐云卷云舒。

     我阅读过杨晓升的许多作品,报告文学、小说都有。我觉得作者在写作上的两大特点不能不提。一是他的作品大都直逼社会底层,让读者随着他营造的氛围直接走进现实的困惑中,绝少虚应矫情,而他的这种“直逼”和“走进”,又是与一个成熟作家的深思熟虑后的姿态紧密相连,所以在他作品里漫漶出来更多的就是对正义与良知的呼唤。二是作者非常注意情节架构的贯通和人物个性的书写,他的作品在情节的交汇和延展流变中,往往都会设置一个极不起眼的小人物来左右串联,而且这个人物很普遍,普遍到我们几乎随时都会碰到,比如《病房》里的王美丽。有了王的迂回穿插,这个长达五万字、线头有些纷乱的故事,便可以抽丝剥茧般依次铺展,作者写作起来随心所欲,我们的阅读也更为赏心悦目。

     读了《病房》,我觉得杨晓升的叙述语言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作者在为我们讲故事时,语调更加从容,语速更为舒展,语境更为宽广,语义更为自信。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