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重磅推出“莫言名篇精选”特辑

标签:
文化信息共享 |
分类: 信息共享 |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2年11期
重磅推出“莫言名篇精选”特辑
著名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其著作成为热销书籍。很多读者希望第一时间阅读莫言的代表作品,了解其创作历程,以及他获奖前后来自媒体、业内人士、诺奖评委等各方面的看法。
为满足各方读者的阅读需求,近距离、全方位展现莫言的创作历程,将于10月24日上市的《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第11期重磅推出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名篇精选”特辑,其中精选莫言作品名篇:中篇小说代表作《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散文力作《漫长的文学梦》《我为什么要写<</SPAN>红高粱家族>》《一碗羊肉烩面与5万元红包》。
专辑还刊登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与各大媒体的连线,包括在老家高密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与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现场连线,与凤凰卫视主持人鲁豫的对话。从中可见,莫言获奖后的心态与感想。莫言认为:获得诺贝尔奖并不是自己文学创作的顶峰,诺奖只是代表了一部分评委的看法和意见,如果换另外一个评委群体可能得奖者就未必是自己了。他希望获奖带来的不是“莫言热”,而是“文学热”。
莫言获奖后,铁凝、王蒙、刘恒、苏童、李敬泽、张抗抗、龙应台、马悦然等作家、评论家都先后发表言论,详述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认为他的得奖为中国打开一扇门,让全世界的人从此看到的不只是政治,而是中国人内在诚恳的心灵,同时大家对莫言的文学创作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专辑摘选了来自二十位业内人士的精彩言论,这些声音是中国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份有价值的备忘录。
本专辑还特别制作三篇附录:莫言创作年表、莫言在《北京文学》发表的作品以及参与《北京文学》举办的各项活动等。附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莫言的文学路与人生路,值得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了解和收藏。
本期杂志还精选了当期全国文学期刊发表的优秀中篇3部:陈谦的《繁枝》(原载《人民文学》2012年第10期)、孙志保的《奔月》(原载《广州文艺》2012年第9期)、王松《永远不要说永远》(原载《钟山》2012年第5期)。接近年尾,各大期刊都刊登了自己的压箱力作,因而本期的“中篇小说排行榜”同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