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2012-02-11 21:19:13)
标签:

旅游

文化

信息共享

分类: 信息共享

    额尔古纳位于祖国的最东北部,内蒙自治区的最北部,西北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赤塔州相望,境内边境线长667公里,约占中俄边境线的70%,黑山头、室韦两个国家一类口岸,连接着与俄罗斯的边境贸易往来,繁荣着市域经济,对满洲里起着客货分流的作用,是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乃至中国向北对外开放的窗口。

    著名作家迟子建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右岸》,让这座小城市声名大振。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南北长约600公里,东西宽(最窄地段)约50公里,边境线长667公里,约占自治区中俄边境线的70%,有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市区距呼伦贝尔市所在地海拉尔区128公里。辖两个镇、两个乡、两个办事处,驻有六个国营农牧场,一个大型森工企业。全市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约4200万亩),其中林地占67%,牧草地17%,耕地6%。全市人口84782人,其中地方人口为38058人,林业人口为19012人,农垦人口为 27712人。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额尔古纳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22%的人口是少数民族,主要是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仑春等民族。千百年来,多个民族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创造了这里独特的人文环境。额尔古纳是蒙古人发祥地,境内留有蒙古祖先穴居遗址,室韦部落传说、黑山头古城遗址、三河原、金界壕等。室韦是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额尔古纳地上地下资源富集,保存完好。现有森林约200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北部林区(三河、室韦、莫尔道嘎三个乡镇),森林覆盖率为71.28%。种质主要落叶松樟树、红松、白桦等,活力木蓄量为1.8亿立方米,占全国蓄积量的1.8%,占自治区蓄积的15.4% 。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湿地风景如诗如画,距拉布大林西北3公里,南坡较缓,布满了郁郁葱葱的人工林,北坡陡峭的山崖下是著名的根河湿地,主峰海拔720米,是观赏湿地的主要地点。攀登上主峰不仅能欣赏以白桦、灌木为主的观赏林带,还可享受除原始森林外所有的优美景色。根河湿地涵盖了额尔古纳除原始森林外几科所有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漫步西山顶端,美丽的城市风光、宛若仙境的自然生态、蜿蜒曲折的河流奔涌在湿地中央,天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道亮丽独特的旅游风景线,是久居城市的人们心灵停靠休憩的港湾。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2011年6月:走进内蒙大兴安岭(之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