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所有的乒乓球爱好者来说,每届的世乒赛总是那样激动人心,扣人心弦。
2010年5月30日晚8时30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国队对德国队。
第一场,去年以来如日中天、现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新星马龙对阵德国一号主力波尔。前两局,马龙延续四分之一决赛对白俄罗斯的一号主力萨姆索诺夫,半决赛对日本一号主力水谷隼横扫的神勇状态,势如破竹,很快拿下前两局。
甚至第三局,马龙也处于领先。就在人们以为马龙已经胜券在握的时候,经验老到的波尔却及时调整战术,放慢了节奏,加强了旋转,令马龙的进攻屡屡失误。场上风云突变,马龙很快遭到波尔逆转,以二比三败北。
最强的马龙被斩,中国队以零比一落后,形势异常危急。
此前进行的女团决赛,中国队意外以一比三败给新加坡,丢掉了考比伦杯,连续九连冠就此作古,令国人震惊。对于素来将乒乓球视为国球的中国,国人和舆论的焦点瞬间都集中到中国男队身上。很显然,刚刚丢了女团冠军,男团冠军,说什么都不能再丢,丢了对国人无法交代。然而中国男队决赛的走势一开始很像女队,我队一号新锐第一个出场,在领先两局的大好形势下败下阵来。比赛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会不会重蹈覆辙?后果不堪设想!
时势造英雄,危难出豪杰。
这时候,马琳来了,他挺身而出。他第二个出场,沉着冷静的他,很快将德国队二号主力、乒坛新锐奥恰洛夫干净利索斩落马下。
中国与德国战成一比一,稳住了阵脚,比赛回到同一起跑线上。
第三场,新秀张继科对阵德国老将苏斯,虽然战战兢兢,球打得磕磕绊绊,但毕竟受到马琳赢球的鼓舞,他总算顶住压力,在先丢掉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反败为胜,为中国队赢得了重要的一分。
二比一,中国队领先。
但中国能否获胜,最关键是第四局马琳对阵波尔。波尔虽然近年因伤成绩起伏不定,但本次世乒赛状态出奇的好,半决赛德国队对阵素以意志顽强的韩国队,他一举击败雅典奥运会男单冠军柳承敏和骁将吴尚垠,一人独得两分。刚才与中国队的决赛更是击败风头正劲的马龙,士气正旺,状态令人可怕。然而,马琳不畏强敌,昂扬迎战,第一局便一路领先,虽然局末趋于保守,连丢八个局点,被波尔逆转,非常遗憾惜败。但第二局,马琳临危不惧,沉着应战。他充分发挥自己前三板的优势,加强进攻,效果奇佳,比赛打得秋风扫落叶,令对手难以招架,十一比四,马琳大比分胜了第二局。第三局开始,虽然波尔的顽强令比赛胶着,比分交替上升。但马琳战术多变,进攻坚决,比赛打得行云流水,赏心悦目,令波尔疲于应付。马琳一直领先,势不可挡,最终比分三比一,马琳成功赢下波尔,为中国保住了斯韦斯林杯,也令中国男队赢得五连冠。
此时此刻,赛场沸腾了,中国沸腾了!
马琳挥着拳,长吼一声欢呼胜利,与中国男队主教练刘国梁紧紧拥抱。
面对央视记者的采访,身经百战的刘国梁刚一开口,便激动难抑,哽噎的泪水夺眶而出,话说不下去了。记者让国梁暂时平静一下,将话筒转向马琳,马琳同样激动,同样哽噎难抑。他说话断断续续,为自己对阵波尔的第一局一路领先,并先后握有八个局点却仍然失利而惋惜、自责。
然而在国人心目中,马琳却毫无疑问是中国队本次夺冠的英雄。
英雄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熟悉中国乒乓球的球迷都知道,刘国梁的激动,是因为夺冠之前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他坦言,这是他任主教练以来压力最大,指挥最为艰难的一次比赛。幸好他拥有马琳,可马琳在内五次PK,前四次败北。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五次PK只赢得最后一次比赛、最后获得本次世乒赛参赛资格的马琳,却成为中国队夺冠的最大功臣。
刘国梁说:马琳,真的……真的太不容易了。近一年多来,他承受了太多太多的压力。但比赛的事实证明,中国男队的队员中,只有马琳最有领袖气质。所谓领军人物,不是说出来的,是要在比赛中实实在在打出来的,本届比赛,马琳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他本次的表现,甚至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具价值。
据媒体事后报道,比赛结束之后,马琳激动得用毛巾捂住脸,足足哭了一分钟。毫无疑问,这是他近一年来情感的集中喷发,因为他经历过太多的酸甜苦辣。他的泪水,是这一年他因个人原因经历过成绩低潮和太多质疑、太多的坎坷、太多委屈、太多压力,最终却在本次世乒赛再次证明自己的一次酣畅淋漓的总发泄。
的确,马琳经历过低潮,甚至在2009年中国乒超联赛的团体冠亚军决赛中脆败,连丢两分,多年来那个“得马琳者得天下”的铁律也被马龙一举打破。他的表现令人失望,以致我按捺不住在中国乒超联赛刚结束后的8月23日,紧急撰文:《中国乒坛:寻找失踪的马琳》,张贴于我在新浪的个人博客上。
我在那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
我们当然也可以为马琳本场比赛的脆败找出各种理由:马琳毕竟已经29岁,他老了,连续征战体力跟不上;无机胶水的推行削弱了马琳打法上原本以速度和旋转见长的优势;马琳有脚伤……等等。但我认为这不是理由,因为我不强求马琳每场比赛非赢不可,我只希望继续在赛场上看到那个落后时韧劲十足,即使输球也满脸不服、异常悲壮,虽败犹荣的马琳。可惜的是,2009年的乒坛,那个原本骁勇善战的马琳离我们而去,渐行渐远。
但我希望马琳的离去是短暂的。按照马琳的性格,我希望、也相信他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反思和调整,甚至经过一番卧薪尝胆,那个冲锋陷阵、令人欣赏的马琳会尽快回到我们的视野。
态度决定一切,赛场一如人生。
人生的态度也终将决定赛场的成败和人生的结局。
马琳,你还会回来么?
令人欣喜的是,这次的第50届世乒赛,马琳真的回来了,他在决赛中顶住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沉着应战,气势如虹,在中国队最困难的时候,在决赛中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宣告王者归来。
胜利之后的马琳,面对媒体的采访欣慰地说:我用实际行动证明,那个最好状态的马琳回来了。
刘国梁更是说:马琳要是能保持这种状态,两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不用我说,大家都能看到该是谁去。
不到一年时间,马琳从失败到胜利,从低潮到高潮,从失意到得意,从遭受质疑到万众拥戴,原因到底何在?答案不言而喻:卧薪尝胆,将质疑变为鞭策,化压力为动力,用行动证明自己,浴火重生,昂首前行。
马琳如此。
我们每位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何曾不应如此?
2010年6月2日匆于北京海淀厂洼寓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