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作家铁凝的交往

(2009-02-08 11:41:36)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散文随笔

我与作家铁凝的交往

   (2009年春节前夕,在北京饭店举办的中国作协新春联欢会上与铁凝相聚)

 

    我认识铁凝是从她早年的《哦香雪》开始的,那时候我还在大学读书。

    铁凝认识我则是我到《北京文学》工作之后。2002年初,北京仍春寒料峭,《北京文学》宴请了几位前来参加中国作协全委会的实力派作家,有铁凝、张平、方方、池莉、范小青等,地点在京西宾馆附近的一家餐厅,当然还是热心的张平在会上帮助张罗邀请的。次年的冬天,同样是中国作协开全委会,我们也邀请一批作家,包括蒋子龙、韩少功、张抗抗,当然也包括铁凝。于是铁凝与我逐渐熟悉起来。

    2003年铁凝将她的短篇小说新作《逃跑》给我所主持的《北京文学》(精彩阅读),此作发表于当年第3期,很快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转载,还上了中国小说学会当年的年度短篇小说排行榜,后来获得了“新世纪第二届《北京文学》奖”。2005年秋天,我们在燕京饭店举办“《北京文学》创刊55周年暨新世纪第二届《北京文学奖”的时候,当时还是河北作协主席的铁凝让司机驾车载着她专程从石家庄来北京领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她还代表获奖作家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她对新世纪以来的《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先前为《北京文学》55周年创刊的贺辞是:“精彩,活力,好看,耐看——贺《北京文学》创刊55周年!”

    2007年底当选中国作协主席的铁凝由于地位升迁公务繁忙,我们直接联系的机会少了,往往是在一些文学活动上才有机会见面,有事也是电话通过她的秘书联系转达。2007年中国作协在北京饭店举办的新春联欢会上,是她当上中国作协主席之后我与她的首次见面,虽然因人多见面时间短促,但我们见面聊得很愉快。

    2009年中国作协的新春联欢会依然在北京饭店隆重举行。联欢期间,铁凝与新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李冰从前台往后走,特意到每只桌上向与会的作家们一一拜年。当她走到我的座位时,一见面我们像多年不见的老友一样攀谈,当然聊的时间依然很短促,内容围绕她即将在《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9年第3期上发表的短篇小说新作《咳嗽天鹅》,这也是她当上中国作协主席两年多来首次写的短篇新作,而且首先给了《北京文学》。我笑着对她说:“感谢你还想着《北京文学》,首先将新作给了我们。”她马上抢白我:“那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身边还有其他客人,她没有时间往下说,但我知道她与《北京文学》的感情。

    她把心爱的小说新作首先给《北京文学》,我们当然也极为重视。读完《咳嗽天鹅》,我当即打电话让评论家贺绍俊写同期评论,因为他刚刚出版《作家铁凝》,让他为《咳嗽天鹅》写评论不仅仅是为因他了解铁凝的创作,而且也具有特别的意义。对于我的约请,贺绍俊欣然接受并在十天之后拿出了评论《咳嗽天鹅》的文章《从生态忧思到人态忧思》,这篇评论将与铁凝的小说《咳嗽天鹅》刊发于我所主持的《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9年第3期,并且作为头题作品隆重推出。

---------------------------------------------------------------------------

[                 在新世纪第二届《北京文学》奖颁奖盛典上

获奖作家代表铁凝的感言

 

各位老师、各位同行、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北京文学》创刊55周年暨“新世纪第二届《北京文学》奖”颁奖活动。北京和文学一直是两个让我感到格外亲近的词,这次能够获得《北京文学》奖,是我的荣幸。

感谢读者,感谢评委,感谢《北京文学》的诸位编辑。

    我是《北京文学》的作者,也是《北京文学》的读者。作为作者,我常常体味到《北京文学》对风格各异、年龄不同的作家的团结、吸引、理解和尊重;作为读者,我每每感觉到《北京文学》在不降低品位的前提下,为拉近文学和更广泛的读者的距离所作的细致、有效的努力。在座各位比我知道得更清楚: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请允许我借这个隆重的场合向刊物表达我个人以及这次获奖的作家们,对《北京文学》的敬意!

   有一天一位记者问我,作家是由读者和刊物造就出来的吗?我说,任何一个刻意取悦读者的作家最终都不会是一个能有好的发展的作家,因为这样的作家在写作时的精神、情态可能不集中也不忘我,而写作需要忘我。但是,根本无视读者的作家是否也有几分造作呢?我说,所以作家并非由读者和刊物所造就。但是我还想说,要是没有读者和刊物,作家存在的意义又在哪儿呢?

    生活是越来越繁复和多样了,生活的大舞台分分秒秒都在上演着新剧目。文学没有缺席的理由,作家也没有理由朝复杂的现实背过脸去。人心的平安,精神的高尚,生活的富裕,社会的和谐……在这些人类共同的期盼中,文学当然也应该有能力去表现生活中的各种表演,而作家却应该忌讳去表演生活。我常常想,结实地去生活,诚实地去写作,才是一个写作者的本分吧。我愿意这样告诫自己。从严格意义上讲,一个作家是无法代表另一个作家说话的,因此,我的这些想法也许仅仅是部分地代表了获奖作家的想法。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在这月明风清的季节里,祝《北京文学》更好看,更耐看,更有活力,更经典!也祝各位朋友节日愉快,身体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