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憋屈国宝:“作原”石鼓(1)

标签:
文化体育时评历史 |
分类: 心情故事 |
最憋屈国宝:“作原”石鼓
哈哈,“瞧你说的!”“国宝待遇,通常是重兵把守,防火防盗,还能憋屈?!”
还真没错。
唐代出土,镌刻有“石鼓文”的秦代十只石鼓,命运坎坷,流传至今,成为国家宝藏。其中,十只鼓中,叫做“作原”石鼓的这一只鼓,命运最为憋屈!
溯源汉字来龙去脉,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石刻文字。
中国文字谱系,或者换个说法,汉字文字书写,中国书法,日本书道,百家异彩,流派千万家,寻根究底,源流起点,都要回到石鼓文。正所谓:“为有源头活水来”,石鼓文源头,引出书写千万法。

(北宋时期的石鼓文版本)
话说,说书人都这么讲。话说公元627年,也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唐代“贞观之治”元年,在陕西凤翔府,一个放羊老汉,手里拿着皮鞭,赶着羊群,放牧在陈仓山麓。不过,我要提醒,此陈仓,非军事计谋阴谋阳谋36计里“暗渡陈仓”的陈仓。
突然,老汉发现,羊群围着一些奇奇怪怪的石头,分散开来吃草。石头重压下,从石头缝旁边发芽出来的草,鲜嫩,多汁,好咬。有的羊,用屁股在石头上蹭痒。有的羊,甚至在石头旁边,拉出粒粒羊屎。牧羊老汉再瞧,见有的公羊,干脆以角与石头对着干,拿这石头泄愤,以发泄同其他公羊争夺配偶,败下阵来的不满和落魄。
羊肉的鲜美,从古到今,没有发生变化。
记得有一次我带队下乡,当地的领导,告诉我及我带的团队,此地风景优美,生态如画,“羊,吃得,都是绿色食品;喝得,都是矿泉水;拉得屎,都是六味地神丸!”听得此话,害得我,口水直流,一直都想此地的鲜美羊肉。中国汉字对“美”的解释,就是用羊肉的鲜美来形容。《说文解字》解释“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大则美,故从大。”
更早一些,春秋时期,郑国攻打宋国,宋军主帅华元为了鼓舞士气,在战前宰羊犒劳军队。不知是由于疏忽还是什么原因,他的车夫羊斟由于没有分到羊肉,就怀恨在心。到了战场上,羊斟说:“前天分羊肉,你说了算;今天驾车,我说了算。”就故意把战车赶向敌军中,结果华元被俘,宋军大败。更有意思的是,宋国把华元、羊斟赎回来后,华元追问羊斟,是否是由于战马不听话而驰入敌军的,羊斟竟不买账,说“非马也,其人也”:不是马的事,就是我要干的!对于没能吃上那碗羊肉仍然耿耿于怀。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国君请客吃饭,羊肉羹不够,大夫司马子期没有吃到,一气之下逃到楚国,劝说楚国攻打中山,中山君被迫逃亡。真是一碗羊肉,可以使主帅被俘;一碗羊肉汤,可以让中山亡国,羊肉的魅力,可谓大也!
历史上也有人因为羊肉得福。南北朝时期的毛修之做了北魏的俘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做了羊肉羹献给魏国的尚书,尚书吃后认为是从没吃过的美味,就献给了魏太武帝。魏太武帝吃后,龙颜大悦,便破格任用毛修之做了太官令,后来又提拔为尚书、光禄大夫,还封了南郡公。
宋朝时期,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都对羊肉喜爱有加,以至宫廷“饮食不贵异味,御厨只用羊肉”。皇宫中吃羊数量惊人。宋仁宗时,宫中有一天竟然杀羊280只!皇帝自己喜欢吃羊肉,还把羊赏赐大臣。
“它肉质丰盈,不腻不膻,配以调制的独特秘方蘸汁,入口即化,香气四溢,使人回味无穷。因为它肉质鲜嫩,素为宁夏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地游客来到宁夏,也会争相品尝,一饱口福。”《舌尖上的中国》曾这样描述羊肉的鲜美。
我到遵义去讲学,一定要吃上一碗久负盛名的遵义羊肉粉,味道的确不错。到贵州六盘水水城,水城羊肉粉下肚,什么“凉都”“冰都”,都变成了“热都”。贵州兴义羊肉粉,安顺羊肉粉,贵阳花溪羊肉粉,保管你吃了会念念不忘。
记得有一年,我负责接待从陕西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来访的客人,这可是,13朝古都来的尊贵客人,我安排他们早餐吃贵阳的羊肉粉,我以南方人的胃口,安排一人一碗,我注意到:一碗下肚,他们眼露馋像;我急忙又为他们一人再添第二碗,两碗羊肉粉下肚,他们那个满意满足像,分明是对贵州羊肉粉的最高奖赏!
……不过,我及我带的团队在“羊,吃得,都是绿色食品;喝得,都是矿泉水;拉得屎,都是六味地神丸”的地方,五天时间,别说羊肉了,连羊肉的膻味都没有闻到,这让我始终耿耿于怀。与之相反,有一年,我因事到贵州一个县,一位朋友,听说我的到来,早早就安排烤全羊,这让我受宠若惊,古语“羊大则美,故从大”,让我每每不忘。
放羊老汉走近石头,仔细一看,发现这些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