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宜武砖塔考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乡土 |
http://s7/middle/4d51c2d2tc8eda8f7d766&690
北宜武村西南有一座六角七级砖塔。据塔上铭文记载,该塔原系土筑,清光绪三十一年改建为今日所见样式。塔因何而建,铭文只说是补西南坤位之缺,也没有道出个所以然来。
笔者相信古人此举非是无来由的,何故会想起来要“补西南坤位之缺”?访问村里的老者,引出一段内情来:北宜武的东邻高花村原有一座大寺,名唤“福兴寺”,寺里住着两个老僧人道行深厚(明万历《徐沟县志·仙释》里记载该寺佛幻和尚逸事,村民亦传言寺内老僧故事),老僧留下遗言说高花村是风水宝地,待他们圆寂后如果葬在村西,村里可出显贵,但是亦要出凶事;若是葬在村东,可保得万年平安,只不过文脉也就隐没了。 僧人们圆寂以后,村里的主事们商量再三,为了图个安康,便把他们葬在了村东,修起两座笔状的灵塔,老百姓俗称为“两杆笔”。这两座灵塔原址就在现在李海全的院内,1964年左右村里拆毁了,这是后话不表。高花村修起两杆笔以后,北宜武村觉得如此高大之物照着自己村,风水上不好,所以正对两杆笔修起土塔一座,后来风雨剥蚀,土塔倾圮了,才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原址上重建砖塔。砖塔顶层西北面向前着一块条形沙石,上面的铭文已经被破坏了,据说此石正冲着李家,李家得了风水,才出了洋举人李润(科举废除后学堂毕业按例授予的举人,故称为洋举人)。
无独有偶,北宜武建起砖塔,高高耸立,可以和高花的两杆笔相抗衡了,但却使得南邻南宜武不高兴了,南宜武觉得北宜武的塔照着自己村,坏风水。旧社会南宜武是个小村子,鼎盛时不过百十来户,到民国19年直降到58户;而北宜武却是个大村子,同治年间达500余户,经过光绪大祲以后到民国19年还有110户,力量悬殊如此之大,南宜武只好敢怒不敢言,忍着。到了解放以后,南宜武可是有机会泄一泄几辈子积压的窝囊气了,民兵们一干人拿着枪把塔上的塔刹和西北面朝着洋举人家的石碑上的铭文打掉了。好在民兵们还算有所收敛,只不过打坏了些零件儿,没干出太激进的事儿来,否则,我们后人可就没机会饱眼福了。
附:北宜武砖塔铭文
《重造砖塔记》
白孔六帖云:有舍利曰塔,无则名支提。然经史缺如,虽散见于诸家记载者,层见叠出,亦唯曰金刚以安薙刀、阿育以储爪发、净明以藏佛骨,玅空寂滅,何据云?然至若誌孝之石榴花、誌恩之白狼童子,亦属缥缈虚无,讵云胜迹耶?村之坤位旧有土塔一,难稽筑自何时。堪舆云:西南位空,以艮少男之来龙。而斯塔之筑于老母地者,良有以也,特日就湮没,盍重造以挽村之风气乎?于是众议纷纷,咸乐兴作,爰命圬者改造六角砖塔。斯作也,非有所谓安储藏也,非有所谓誌恩孝也,且不知为塔为支提也,不过欲遣否来泰,以补风气之一助云尔。
宜武里七甲花户李文蕴撰并书
六社经理人
李
乹吉
大清光绪三十二年乙巳四月谷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