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中的“床”是一种案桌(胡文炜)

《静夜思》中的“床”是一种案桌(胡文炜)
《红楼梦》中《满床笏》的启发
胡文炜
2022年6月20日《光明日报》第11版刊登关于李白诗歌的研究,说到《静夜思》中的“床”只能理解为“卧床”。在此之前,有关媒体上多把这个“床”解释为“井栏”、“辘轳架”,也有认为是“马扎”,另外有人解释为是“檐廊”。我认为这些说法都不确切。
床,是生活中最常用的家具之一,人们平常每天都离不开它,《诗经·斯干》谓:“载寝之床。”所以又称为“眠床”。东晋时因王羲之在东床上坦腹而卧,后世有了著名的“东床快婿”这个成语。“床”还有多种含义,《乐府诗集》:“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这里的“床”不是通常的眠床,而是华美的井栏。同样,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里的:“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也不是眠床,据仇兆鳌注,认为以前将“银床”作为井栏解,但《名义考》中解释为辘轳架。这就是李贺诗《后园凿井歌》中的:“井山辘轳
床上转,水声繁,丝声浅。”不过后来多数仍认为是井栏。如宋代吴文英的《好事近》:“飞露洒银床”,一般认为是指井栏,元代熊忠在他的著作《韵会》里说:“唐人谓井栏为银床。”
《世说新语·自新》记,戴渊(会稽太守戴昌之子)早年曾在江淮间攻掠商旅,“据(坐在)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这里的“胡床”也不是眠床,而是一种折叠式的坐具。李白《寄上吴王三首》:“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正因为不是就寝的眠床,所以折叠起来可以挂在壁上。胡床又称交床,汉魏时从北方传入,《水浒传》第二回:“那一日,史进无可消遣,捉个交床,坐在打麦场边柳阴树下乘凉。”就是提了一个交床,在树下乘凉,现在的“马扎”也是交床的一种。
由于“床”除了眠床外,还有井栏、辘轳架、交床的不同用法,所以产生了后人对李白《静夜思》中“床”的不同解释。平时我们读到的《静夜思》原文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的“床”怎么解?一种认为就是眠床,月亮光从窗户照进来,照到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但是在室内,诗人躺着怎么“举头”“低头”?所以另一种认为是指井栏。而前者又举出李白的另一首诗《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如果是绕着井,即使有围栏,也不是小孩玩的地方,不怕掉到井里?再说李白思乡怎么要到井边呢,莫非这井是李白从家乡“背”来的?后者又反诘如果是眠床,总是靠着墙壁的,又怎么骑着竹马“绕”?《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发表周同科文章,提出“床”的本义是建筑底座、台基,诗中“床”的本义是“檐廊”,李白望月思乡,是伫立在异乡的檐廊。不过这种说法证据薄弱,认同的人不多,目前还是井栏说和眠床说的影响最大。201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注释详细的《唐诗选》,里面对《静夜思》中的“床”不作任何诠注。
以上几种解释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是最贴切。“床前明月光”的“床”应该是一种长方形的桌子,也就是“案桌”。《周礼·天官·掌次》:贾公彦疏“案,谓床也。”不少古代诗词将案桌称为床,如杜甫诗:“青青屋东麻,散乱床上书。”(《溪涨》)“雨槛卧花丛,风床展书卷。”(《水阁朝霁奉简严云安》)“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竹斋烧药灶,花屿读书床。”(《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还有白居易的《东南行一百韵》:“书床鸣蟋蟀,琴匣网蜘蛛。”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这些诗中的“床”都是指案桌。要不,床上放一堆“散乱”的书、“连屋”的书、“一床”的书,又怎么睡觉。
明清时有一出著名的戏曲叫《满床笏》,说的是唐朝汾阳王郭子仪六十岁寿庆时,七个儿子八个女婿前来祝寿,他们都是朝中高官,手持笏板。拜寿时需把笏放下,放到哪里?既不会是眠床、交床,更不能是井栏或辘轳架,也不能放在檐廊下,只能放到一张专门预备的案桌上面,十五支笏摆了一张案桌,故称“满床笏”。
案桌的式样不一,有的用来放琴,叫琴床:白居易《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游丝飘酒席,瀑布溅琴床。”元代萨都剌
《吉安道中》:“度峡冷风欹客帽,卷帘凉月落琴床。”杜牧《郡斋独酌黄州作》:“交横碧流上,竹映琴书床。”既置琴又放书。用来就餐的叫食床,前蜀·杜光庭《录异记》:“拂拭去灰,置於食床上,欲以助餐。”
《静夜思》中的“床”如果是室内的眠床,那难以解释诗人夜静时在床上“低头”与“举头”,窗有格子,在室内也不大可能疑为是一片霜地。如果是井栏,那井栏前也不是看月光的最佳位置。将床解释为“檐廊”,则缺少相应的运用。而如果是作为象马扎那样的交床,那在夜空下面,这个物件太不起眼,所以不如案桌更为合理。再将这首《静夜思》与李白的另一首《月下独酌》相联系,就出现这样的画面:室外空地上放一张案桌,诗人在月夜徘徊独酌,酒壶放在案桌上,“举杯邀明月”就是“举头望明月”,“对影”,就是“低头”,都是明月夜的所为所思。
由此,《静夜思》中的“床”,只能解释为“案桌”。(已在报上发表)
胡文炜,浙江绍兴人,长期供职粮食部门,群众,会计师职称。坚持业余写作研究四十年。是中国红楼梦学会第八届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副会长,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已正式出版著作《贾宝玉与大观园》《红楼梦欣赏与探索》《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赵之谦家世》《会稽山志》(有盗版)《绍兴历史文化之谜》(有盗版)《绍兴文史纵横》《绍兴山岭古道记略》《越地咀华》《乡村遗影》,参与写作的多种。在七十多家报刊发表过作品,总计纸质字数三百五十万。2010年开始,从山区到平原沿海,到过二千五百个自然村,以图文记录乡村面貌大变动时期的基本状态。多次以论文入选后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获全国“书香之家”“全国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积极分子”等奖项数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