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酣一梦终须醒(胡文炜)

沉酣一梦终须醒(胡文炜)
胡文炜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最后出家了,这不是出于他的一时冲动,也不是由于他对生活的无奈,而是悟透人生哲理后的自然归宿,是作者渗透在整部书中的思想体现。
贫苦人家但求食饱衣暖,富裕之后还想金玉奢华,那些千金公子又是何种感受?贾府大小姐元春尊为皇妃,省亲时心里许多话却说不出来,“只管呜咽对泣”,她的最后遗言是“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二小姐迎春被人摆布,作不得主,虽是贵小姐,却“只为阴阳数不同”而“镇日乱纷纷”。三小姐探春说“外头看着我们千金万金小姐,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因而认定“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林黛玉住的潇湘馆是贾府豪宅中首屈一指的院落,可她始终“愁绪满怀无释处”。薛宝钗看上去雍容大度,心里却也是“怅望西风抱闷思。”作为手中有权的女管家王熙凤,她什么都不缺,却贪得无厌,机关算尽,终落得“一场欢喜忽悲辛”,“哭向金陵事更哀。”诗是书中的画龙点睛之处,这些诗句道出了她们真实的心情、现状和结局。
贵族之家真的没有出路吗?并不是,贾府败落后,四小姐惜春并未遭难,她“将那三春看破”。“三春”即元、迎、探,惜春与她们不同,她“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婆娑,梵文“婆颇娑”的省称,意为光明,故惜春制谜云“莫道此身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她身披缁衣,心却光明,因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知道皈依佛门终能成正果。佛教相信因果报应,戒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书中王熙凤为三千两银子导致连丧二人性命,她本人受到了恶报,但她生前也接济了贫苦人刘姥姥,使其家摆脱困境,还让刘姥姥为女儿起名巧姐。后来贾府势败,巧姐由于其母“偶因济利氏”而“巧得遇恩人”,总算留了余庆,她深知“幸娘亲积得阴功”,从而“劝人生济困扶穷。”
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最后出家了,他的出家是“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色”梵文Rupa的意译,与“心”相对,指有形质,能使人感触到的天地间万物,“空”,梵文Sunya的意译,是天地间万物的本体,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和缘,其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常住不变的个体,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大智度论”卷五云:“观五蕴无我无我所,是名为空。”故皈依佛教谓入空门。“空”同样画龙点睛地贯串于《红楼梦》全书,“菱花空对雪澌澌”,“多情公子空牵念”,“如冰水好空相妒”,“空云似桂如兰”,“空对山中高士”,“小照空悬”,“空劳牵挂”,“皮里春秋空黑黄”,“吴宫空自忆儿家”,“空使鹃啼燕妒”,“梦也空”,“空剩雪霜痕”,“吃不穷,穿不穷,算来总是一场空”。最终“悟禅偈”道:“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佛家本有“从来中来,向去中去”的机锋语,这里套用两句,说人的生来既是从空到有,则他也应从空门去追求归宿。
贾宝玉本人对于“色”、“空”的感悟来自他日常的生活,第22回他因烦恼而参究禅理,这一回的回目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他写道“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又填曲一支,内有“茫茫着甚悲愁喜……从前碌碌却何因,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证:印证、证念,有时也可作领悟解,如《五灯会元》云:“依吾行去,定证妙果”,又《传灯录》云:“身等空界,法同梦幻,无得无证,然后谓之解脱。”说明他虽极享荣华富贵,却已感到实在无趣,只有到了万境归空,无须验证时,才可找到立身安命之境。此后,由于家族内部利益矛盾的原因,他中了魇魔法,险些丢了性命,幸亏有一和尚前来解救了他,并为他留下“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下场”的警言。凡夫俗人看着贵胄公子何其羡慕,其实那也无非是一场梦境而已,他们的生活犹如还债一般苦恼,当孽债还清之机便是散伙收场之时。至第91回他已表示“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即自己身虽未入佛门,心已是出家人的心,再也不会象过去繁华生活时那样轻狂了,可见他最终的“却尘缘”正是自然发展的归宿。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的妙玉虽身居栊翠庵,但并未真正斩断情丝,她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暗中恋着王孙公子,到头来“终陷泥淖中”,反落了可悲的结局。
作者自知人们对《红楼梦》这部书不易领悟,故在第一回写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诗,后人果然为此写了不知多少文章来阐述、解说,却未见有人特别重视第二回中那个以“假语村言”(荒唐言)为谐音的贾雨村来到扬州郊外的智通寺这一场景,他见到门旁有一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看了后不解其意,也不耐烦于寺内的老僧。后来贾雨村经历了一翻红尘游戏,来到“急流津觉迷渡口”,在草庵中熟睡,中间一醒,托空空道人让曹雪芹传这部《红楼梦》,最后回应小说开头的“谁解其中味”,也就是读者至此已应该会解其中之味。(红学系列的最后一篇,以后关注乡村振兴)



胡文炜,浙江绍兴人,长期供职粮食部门,群众,会计师职称。坚持业余写作研究四十年。是中国红楼梦学会第八届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副会长,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已正式出版著作《贾宝玉与大观园》《红楼梦欣赏与探索》《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赵之谦家世》《会稽山志》(有盗版)《绍兴历史文化之谜》(有盗版)《绍兴文史纵横》《绍兴山岭古道记略》《越地咀华》,参与写作的多种。在七十多家报刊发表过作品,总计纸质字数三百五十万。2010年开始,从山区到平原沿海,到过二千五百个自然村,以图文记录乡村面貌大变动时期的基本状态。多次以论文入选后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获全国“书香之家”“全国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积极分子”等奖项数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