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分岐(胡文炜)

红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分岐(胡文炜)
胡文炜
红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分岐,原因很简单,但往往又都忽视了其原因,那就是“失传”。许多事物明明已经失传,却一直来都总想弄个水落石出一清二楚,不弄清楚不罢休,只往前钻研,不退一步看。对于失传又都是怎么做的呢,就是加入自己的推测、想象、理解,还创造了个名词叫“悟证”。正是由于各人的推测、想象、理解都不一样,“悟”的都不一样,也就必然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可调和的分岐。
就作者来说,曹雪芹的身世并不十分清楚。由于只有九分清楚却一定要说得十分清楚,只好以“理解”来充当其中的这一分不清楚,于是就给了一些人以口实,就有人利用这一分不清楚来否定全部,否定曹雪芹。其实作为研究,不妨将曹雪芹认定为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后人就是。至于说曹家的人怎么会写这样的书,这不是问题,因为谁也不是作者,他就这样写了,他又不是你不是我,我们谁也写不出《红楼梦》这样的书。当然曹雪芹著《红楼梦》这并不是什么问题,无人可替代,主要是
就版本来说,程甲本印行于1791年,由程伟元主事,高鹗协助,这是“十分清楚”的。《红楼梦》没有作者的手稿本存世,这也是“十分清楚”的。至于现在存世的手抄本,抄手是谁?一分也不清楚。是哪一年抄成的?不清楚。甲戌本不是甲戌年抄成的本子,这是清楚的,其他抄本也都一样。如果确实有过甲戌本,则现存的这个本子究竟保存了多少原本面貌,不清楚,其他抄本也一样。脂砚斋的身份?不清楚。批语有几个人写?不清楚。今所见甲戌本是1927年由胡适买到并介绍出去,这是清楚的。庚辰本是1932年由徐星曙在北京隆福寺书摊上发现,这是十分清楚的。
就后四十回,程本印行前有120回抄本,是清楚的,但是不是就是程本的120回,不清楚。后四十回作者不是高鹗,但高鹗参与了修补,这是清楚的。修补的程度如何,不清楚。高鹗是不是很忙,程伟元是不是想早点印行问世,会不会花很多时间,不甚清楚。程伟元在《红楼梦》首印本中公开声称120回是全璧(有修补),这是清楚的。《红楼梦》作者如果(这里用了个如果)1763年去世,则距程本印行仅28年时间,如果认可前题(1763年),则仅28年时间,是清楚的。程本印行后,至今未发现作者(无论是谁)的亲戚、朋友出来明确否定,没有谁来认领或代主张此书的作者,120回除了“曹雪芹”外没有其他任何作者的名字,是清楚的。程本印行后即风行于世,此后流行的都是程本的翻印本,未被取代,是清楚的。现在看到的各种版本,都是作者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后的本子,对此未见有人否定,所以也是清楚的。
分岐,后四十回写得如何,有分岐。脂砚斋的身份,有分岐。脂批出于几人之手,有分岐。脂批提到的有关内容是不是作者的定本,有分岐。
当排除推测、想象、理解所带来的分岐,仅以清楚的事实来看,《红楼梦》的作者只能是曹雪芹,尚未有别的作者可替代;经比较之后,后四十回的作者也可以认作是曹雪芹。至于研究仍可继续。



胡文炜,浙江绍兴人,长期供职粮食部门,群众,会计师职称。坚持业余写作研究四十年。是中国红楼梦学会第八届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副会长,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已正式出版著作《贾宝玉与大观园》《红楼梦欣赏与探索》《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赵之谦家世》《会稽山志》(有盗版)《绍兴历史文化之谜》(有盗版)《绍兴文史纵横》《绍兴山岭古道记略》《越地咀华》,参与写作的多种。在七十多家报刊发表过作品,总计纸质字数三百五十万。2010年开始,从山区到平原沿海,到过二千五百个自然村,以图文记录乡村面貌大变动时期的基本状态。多次以论文入选后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获全国“书香之家”“全国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积极分子”等奖项数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