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词《满江红》辨真

分类: 其他 |
岳飞词《满江红》辨真
胡文炜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的这首《满江红》词,曾有数位学者认为是伪作,理由有四:一是贺兰山在西北,不符岳飞北伐的方向。二是岳飞孙岳珂编的《鄂国金佗粹编》未收此词。三是这首词首见于明代,距岳飞遇害已300多年。四是与岳飞的《小重山》词风格不相一致。
上述这四个理由都不能证明此词是伪作。
第一、 这是“词”,不是写自传,词中的“贺兰山”泛指边境。唐代王昌龄诗《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里的“楼兰”泛指敌国。换算成公元纪年,王昌龄生于公元698年,而楼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始建于公元前176年,到公元630年消失,王昌龄出生时楼兰国早已不存,何须再“破”,到哪里去“破”。可以设想,如果是他人借岳飞之名作这样的词,那么一定是完全遵循岳飞北伐的路径来写,反而不会将“贺兰山”的名称出现在冒名作品中,所以这里的“贺兰山”可以反证此词为真。
第三、这首词最早问世于明代,距岳飞遇害已有300多年。这同样是出于保存地点的原因。古人有很多作品当时没有流传,有的多年后被发现,有的永远消失了。敦煌经卷就是被后世意外发现的。
第四、岳飞另有《小重山》词:“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1983年,浙江的江山县(古名须江),发现了一本《须江郎峰祝氏族谱》,族谱中记载一首岳飞赠祝允哲的《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词,并有祝氏的唱和《和岳元帅述怀》。谱中岳飞的《满江红》词是:“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以此证明岳飞写过《满江红》词。
后来有学者指出《须江郎峰祝氏族谱》是伪作,主要依据是宋朝没有祝允哲这个人。但又有人在检索《四库全书·浙江通志》时发现,南北宋之交有“祝允哲,江山人,荆湖制参”这个记载,认为《须江郎峰祝氏族谱》并非伪作。我们知道家谱常有作伪现象发生,有的是误入,有的是拨高、溢美,所以不能全信。虽然是这样,但也不可能里面的所有内容全部都是伪造,总有一部分或大部分是真的。《祝谱》里有没有作伪的内容,哪些内容是伪造的,可以考辨,但对于谱中所载的岳飞词,有必要作一番分析。
非常明显,《祝谱》中的这首词与平常见到岳飞的《满江红》有很多异文。设想,如果编谱者为了增光而给上代人写唱和忠臣的作品,那么总该引用常见的原词,可为什么偏偏费力不讨好地将原词来一个改写?这明显不利于以张扬为目的的伪造。由此可以证明岳飞确实写过这首与现在见到有异文的《满江红》词。
那么谱中的词为什么与现在见到的岳飞《满江红》词有那么多异文?因为岳飞本来就不是职业文人,象这种作为唱酬的“述怀”,写好后当场送给了对方。后来另一场合有人索词,他回忆起这首旧词,经过一番推敲修改,书赠对方,便有了两种版本。一篇作品有两种版本的现象也是常见的。我们可以把《祝谱》中的那首视为初稿,现在广为流传的这首看成是定稿。
综上所述,到现在为止,尚没有理由把岳飞这首广为流传的《满江红》词定为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