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识流·蜗牛·高考作文

(2007-06-09 04:10:38)
分类: 一地蜗牛

知道意识流这个词是在很早以前,高中的时候吧,但是对于那些小说是没有状态读得下去的,不过那时侯知道这个词就感觉比较时髦或是高深了。当然,自己的意识是一定流过的,而且在意识中自己也的确是漂流了很久的。

 

和蜗牛较上了劲后,偶尔发现它也上了意识流了: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著名的评论家和杂文家。《墙上的斑点》是她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描写主人公从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发的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后来发现,那个斑点不过是爬在墙上的一只蜗牛。作者通过描述人物头脑中的这种意识流动的状况,来表现她所认为的人类真正的生活状态。”(见浙江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网)

 

蜗牛是这位作家意识流的源头和结点,这个小家伙,无处不在啊。

 

《墙上的斑点》(The Mark on the Wall)现在已经上了高中语文的教材了(第五册,人教社版),让人感觉如今我们的教育在技术层面真是进步了,教本选材大胆了。有段时间听说周杰伦的“蜗牛”也和教育搭界了,引起了一片争论,那个事情好象有点不靠谱的。

 

不过看看最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目后,总以为意识流文章的选入还是有影响的,今年江苏地区高考作文题《怀想天空》:

 

“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望。”

 

要求——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800字的怀想如果意识流一下大概会约束了同学们的,不过怀想总是放得开才是啊,所以高考就是高考,还是没有办法真的放开意识去流的。

 

如果我来怀想的话,我就把一只蜗牛心中的天空怀一下:

 

1、什么时候才能够有120平方以上的壳,而且不觉得沉重。

2、如何才能够象刘翔那样跑成世界一流的快腿。

3、能够上天见见上帝(当然肯定要搭乘神7的),问问上帝蜗牛家族什么时候可以丢掉壳。

 

以上的怀想虽然不是明净、辽阔和深邃的,但是的确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吧。估计要是这样参加高考作文是没戏了,老师给不了什么分数的,蜗牛的天空也太俗了。

 

同学们的心中会有怎样的天空呢?象康德那样吗——“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附:《墙上的斑点》相关资料

1、伍尔夫学术网 http://103390.eworkway.com/ework/index.aspx

2、《墙上的斑点(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出版,黄梅等译。

3、博库书城伍尔夫作品http://www.bookuu.com/dszt/zt200/

4、学术期刊网(www.cnki.net)上的主要研究文章目录:

 

从《墙上的斑点》看意识流表现手法 王志慧 电影评介 2007/05

抓住人类生存的节点弹奏现代生命的心音——《墙上的斑点》解读 高毛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5

由《墙上的斑点》认识伍尔夫 陈溪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6/22

意识流与“意识流向” 袁素华 学术论坛 2006/06

色彩斑斓的心灵之旅——乔伊斯的《阿拉比》和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对照赏析 于海 宜宾学院学报 2006/04

墙上的斑点——一个通往自由精神天地的入口——伍尔芙《墙上的斑点》解读 霍军 名作欣赏 2005/23

“内在真实”的构建——试析《墙上的斑点》中的现代主义与意识流创作 叶俊峰 开封大学学报 2005/02

穿越意识流动的迷雾——解析伍尔夫的小说《墙上的斑点》 刘爽 沈阳大学学报 2005/03

解读伍尔夫《墙上的斑点》的思想蕴含 苟丽梅 社科纵横 2004/04

 “传入”文本与“接受”文本之对读——从伍尔芙墙壁上的“蜗牛”到李陀厨房里的“煤气罐” 吴锡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篇章信息性和“墙上的斑点”的结构 贾留全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04

永恒而真实的瞬间——评弗·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 张媛媛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2/06

论伍尔夫小说创作手法的转换 涂艳蓉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2/04

意识流小说文体探究——对《墙上的斑点》的功能文体分析 张曼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04

《墙上的斑点》——伍尔芙的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 王俭 太湖 2001/01

从《墙上的斑点》看伍尔芙的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的形象聚焦 王俭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

 “精神顿悟”与“重要瞬间”——试比较乔伊斯的《死者》和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 蒋虹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05

弗吉尼亚伍尔芙《墙上的斑点》中的意识流(英文) 李小洁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不息的流动——《墙上斑点》创作艺术及其意义解读 刘晓葵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4

谈《达洛卫夫人》的意识流创作 王琼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98/02

论伍尔夫小说从传统的心理描写向意识流的转换 王锡明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8/04

从《墙上的斑点》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写作 孙红洪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1998/01

从“斑点”到“灯塔”——弗·沃尔芙小说结构管窥 闫保平 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4

意识流·蜗牛·高考作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蜗牛亦入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