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虫穿贝住树骑羊

2023-03-21 13:27:20
标签: 生态 自然 习俗 生存 旅游

席金合

通信靠吼,交通靠走,运输靠篓,治安靠狗,取火靠叩,照明靠油,避暑靠露,取暖靠抖……这种极其落后的现状,早已成为过去;然而,世界上一些地方,受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限制,造就了独特的风俗xi惯和古朴的生活方式。下面是居住在边远、偏僻地区的居民在吃穿住行四个方面,所形成的古老传统和特色民俗。从中反映出人类适应大自然的本真做法,真不失为天人合一的突出典范,对于今天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吃虫子

我国贵州省大山深处的仫佬族同胞,有吃虫的古老风俗。夏天,每家每户跑到田里捉虫,带回家做成各种的小吃。到了农历六月初二,全村男女老少会聚在田间的“食虫庙”前,举行隆重的吃虫盛会。大家载歌载舞,向“食虫庙”敬献贡品,高声诅咒田间的害虫,祈福五谷丰登。整个仪式完毕后,村民各自回到家开始吃虫。

只见饭桌上摆上别具风味的菜肴,有炸蝗虫、腌蚂蚱、炒蝶蛹等,甚至还有令人生畏的烤蟹子和油煎蜘蛛。全家人围在一起,年长者指着烹制好的各种虫子一声令下:“吃!嚼它个粉身碎骨,吃它个断子绝孙。”随即,大人小孩一齐举起筷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这些虫子富含各种蛋白质,是人体所需要的难得营养;因此,吃虫不仅能调节口味和增加食物种类,还能消灭农业害虫。今天,当地人很少使用农药,主要以人工杀虫为主,确保生态良好。

相传,古代当地连年发生虫灾,庄稼被害虫吃光了,人们想了许多办法,都不能制止。有一年六月初二,一位名叫甲娘的妇女带着孩子回娘家。因为家穷,没有礼物带给父母,她心中闷闷不乐,经过一片农田时,就坐在田埂上休息。孩子见妈妈不走,就到地里去捉虫玩,一会儿就抓了很多。甲娘一见,心中忽然闪出一个念头:这虫子可作礼物!于是就把虫子带回家,炒了请家人吃,没想到,大家觉得味道很不错。消息很快传开,村民纷纷去田里抓虫,害虫大大减少,那年粮食喜获丰收。

后来,人们为了怀念甲娘,便在田里建起一座庙,名叫“食虫庙”,并将六月初二定为吃虫节,纪念甲娘曾为当地带来的功劳。

 

穿贝壳

生活在马里亚纳群岛的查莫罗人,至今还过着原始生活。这里远离大陆,靠近赤道,气候炎热、湿润,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此地尽管属于西太平洋,却是美国版图。查莫罗人靠渔猎和采集维生,长期处在封闭环境,没有工商业,没有现代劳动工具,更没有机械和电器,吃穿住行从不依赖外界,生活用品全靠自己双手就地解决。谁能想到,发达的美国还有人生活这么落后。

不过,查莫罗人很开放,女性通常不穿衣服。她们把从海滩捡来的海螺、蚌壳和龟甲,或者是吃过后剩下的海生动物躯壳,在上面打上小眼,用细绳串起来,就是简易胸罩、短裙、项链和头饰,用它来遮羞,而身体其他地方暴露在外。这种打扮在外地游客看来,都觉得不好意思,可她们并不感到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富有自然的美;而且在当地气候条件下,这种穿法既清凉又舒适,透露出浓郁乡土气息。所以,她们通常是怎么自在就怎么来,让身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无需从植物中提取纤维来织布缝衣,从而保护了生态。

查莫罗部落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痕迹,妇女的地位比男子高,一个人拥有几个丈夫。他们迷信巫术,巫师在部落中拥有最高的地位和权利,一般由年长的妇女担任。为了显示尊贵的身份,她们的服饰是用精制的贝壳制成,特别是帽子和项链,选用色彩斑斓、大小均称的小螺壳精心制作,戴在身上显得很别致,无形中显示出令人敬畏的王者风度。

  

住树顶

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偏远的森林中,居住着科罗威人,他们至今还处在旧石器时代,以打磨的石头为工具,并保留着钻木取火的习惯,主要靠打鱼和狩猎为生。更令人惊奇的是,科罗威人像鸟儿一样,在树上筑巢居住,被公认为地球上唯一的树栖部落。

由于深居原始森林,四周植被非常茂密;加之他们把整个村子建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长期以来没有被外界发现。很早前,有人到当地探险,才使这个奇特的部落展现在世人眼前。他们的房屋都架在树顶上,离地面有七八米,面积大小不等,有的如一间普通房子大,有的只有两三平方米。屋顶和墙壁是用宽大的汉大那树叶编织而成,并把竹板排列成一个整体作地板。床也是竹板的,上面铺着细软的干草或棕垫,人躺在上面很舒适。屋内设有炉灶,可用来烧地瓜和煮肉。

整个屋子用坚韧的藤条或柔软的树根固定在树体上,没有使用一个铁钉,屋与树牢牢地结合为一体,遇到狂风暴雨不会发生危险。大一点的房子与地面用简易的梯子连接;一些小屋没有梯子,人进出屋子时,直接抱着树干上下攀爬;所以部落里的每个人四肢强健,都练就出了一套身手敏捷的爬树本领。显然,科罗威人不用砍树就能建房,这种“活用林”的做法,无形中保护了原始森林。

当地山大林密,经常有威胁人类生命的野生动物出没;这样以来,如果把住所建在地面,会受到毒蛇和猛兽攻击;另外,林间空地狭窄,不便建房;而且林下极为潮湿,如果长期居住在地面,会得风湿病。所以,他们只能像鸟类一样,把房子建在高处,既安全又利于身体健康。

骑公羊

见过人骑马骑骆驼,但有没有人骑羊呢?新疆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这里的牧民最为自豪的就是他们的黑头羊。这种羊高大健壮,可当马骑。牧民赶着羊群放牧时,就牵着一只黑头公羊,一跨腿轻松骑上去。羊能驮着体重70多公斤的成年人奔跑起来,稳健地奔走在草原上。

巴音布鲁克是我国第二大草原,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这里夏季是一望无边的万顷碧草,并被四周雪山流下来的雪水所滋养,成为天山下最丰沃的牧场,养育无数只肥壮的绵羊,其中黑头羊最受青睐。它们不仅是优质的肉用羊,还是廉价而便捷的运输工具。一些没有养马的牧民将其作为“坐骑”,不但骑着放牧或串门访友;还用它驮运皮毛、牛肉、奶制品和粮食,到十几里外的集市去卖。这种做法,在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的今天,显得很有意义。

孩子上学时,如果与大人驱赶的羊群顺路,便骑羊去上学。七八岁的小孩,翻身爬上羊背,两手抓住一对弯曲的羊角,当着“战马”骑在上面,雄赳赳、气昂昂地往前走。而羊表现得很顺从,似乎很愿意驮着自己的主人,便甩着尾巴矫健前进,很少乱蹦乱跳,也不会疯跑,让人感到很安全。

通常,牧民选择羊群中个头最大、体格强壮的公羊作为“坐骑”。起初,公羊极愿意让人骑,会百般挣扎和反抗,把主人从身摔下来自己跑掉;有的公羊脾气很倔强,还用头狠顶骑它的人。这时,人只有强行骑上去,凭其奔跑和跳跃,这样反复试骑,最终才能驯服它。如今,骑羊已发展为一种娱乐项目,当地每年定期举行骑羊比赛,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骑羊的乐趣。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