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泾渭分明人
泾渭分明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35
  • 关注人气:1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个世纪前在“宝鸡峡”工地当民工的回忆

(2022-03-29 22:43:29)
标签:

杂谈

网上搜“宝鸡峡”,就可知道这个引渭灌溉工程的方方面面,也勾起我两度参与的回忆。1970年宝鸡峡工地的泾阳永乐民工主要任务是,在渭北高原(“渭原”)的半坡上修整出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挖出未来的渠道。我们生产大队住地在眉县常兴镇北边郭何村,这个村庄紧靠渭原,很多村民的院子,一半是土木结构房子,一半是窑洞,那窑洞上还有给鸽子挖的小窑洞。我第一次去,住的是废弃的烧砖窑。好似蒙古包,从小门进入,黑冬冬的 ,头顶只有一片园形小天窗。里面铺上麦秸,民工挨个睡一大圈。白天劳动一天,晚上窑里一钻。饭后自在睡觉,谝人谝地谝天。每天很早吃完早饭就上“山”干话,因此也目睹了凌晨天上的奇现,最难忘70年上半年东方天空出现的大彗星(后来得知几千年才回归一次),彗发几乎横扫半个天空,让人产生恐惧。还有山坡上的“呱啦鸡”叫声此起彼伏,不知它长成什么样子,具体在什么位置,挺神秘的。工地上劳动是挖土装到架子车运到沟边倒下去。那渭原在这里显得特别高峻,真像是土山。渭原的剖面土质清楚的分层,黄土层和红褐土层交替排布,其中夹杂着很多“料僵石”,其实是远古动物化石。这化石也是分层分布,越往上化石层越厚,越往下化石层越薄。让我这个高三回乡知青感慨不已。远古地球不知发生了多少次大洪水,不知发生了多少次生物大灭亡?滄海桑田的巨大变化,在渭原留下了印记!

为了加快挖土速度,不时需要放炮炸土,炸药是硝酸铵加木屑,用雷管引爆。打炮眼装药放炮,届时提前通知,大家躲得远远的避炮,轰隆巨响后,只见土块料僵石块如天女散花,从天而降,打得大地噗噗作响。有一次,一块料僵石恰巧打在我的军用铝水壶上,把壶砸扁了!听人说利用黄豆见水臌胀可把水壶撑起来,后来试了试,撑是撑起来了,但原形状难以恢复。

在工地还意外地遇到姐夫,他是教师,也被派到工地带领学生劳动。那时抓革命促生产,大干快上,需要加快工程进度。

工地节假日也放假,我是一个爱逛的人,利用假日,和几个工友到过扶风县城,扶风午井镇(万万没想到,午井是我的一个堂姐夫的故乡。他们现在都在美国。)当时红糖白糖都属于紧缺物质,但在扶风县城能买到红糖。在午井,那一次吃羊肉泡馒留下终生印象:吃完后碗里留了厚厚一层羊油!利用假日,到过眉县县城。来往都要经过一座用木头搭建的临时渭河大桥。这种桥在洪水期要拆掉的。(现在肯定修建了永久性渭河大桥,网上搜了一下,修了不止一座呢!)利用假日,我们还扒火车到宝鸡虢镇,什么臥龙寺,斗鸡台车站也留下印象。虢镇有个给坦克作发动机的军工厂渭阳柴油机厂,现在还在吗?既然是扒车,那就由车不由人,返回时被火车拉到扶风绛帐镇,只好坐另一回头车到眉县常兴镇,折腾了半晚上。常兴镇还不小,有一个挺忙碌的火车站,还有一个“扶眉战役烈士陵园” 。我首次知道扶眉战役,才知道解放西北也很不容易。我到这里瞻仰过两次。

因为宝鸡峡工程工期较长,郭何村村民和修渠民工最终打成了一片,还流传说某民工与某村妇相好的趣闻。民工们常学当地人特殊的西府方言取笑,例如当地人把“好的很”说成“歹的很”。这里盖房是横椽顺檁,与我们故乡横檩顺椽截然不同。这里庄子宽是两间,我们故乡是三间。这里坐席吃“涎水面”,把面条吃了,浇汤送下去回锅,再加面条端上来。我们认为不卫生,当地人却认为味香,实质是浇汤荤性很重。曾经到一村民家庆贺婚礼,后来人家让我们吃诞水面,我们要求吃成臊子面,互相都认可呢!郭何村有很多柿子树,结的小柿子叫“蛋柿”,吃起来一口一个,至今难忘。这里卖柿子是就地吃,数柿子把算钱,听说有调皮民工吃了柿子把柿子把偷偷扔得远远的,来占人家便宜。现在想起来,当时水果很单调很缺,不记得有什么苹果梨桔子之类。干果类的炒花生在常兴镇买过,那香味现在怎么也找不到感觉啦!当时买1斤炒花生带回家让祖母和父母尝尝就算是大孝子了。

宝鸡峡工程引渭渠基本成型了的时候,生产大队让3个人善后修整,这样我第二次来到郭何村。这次住在当地生产队暂时不用的破窑洞里。睡在里面看着头顶,总担心会塌下来。同去的有一年令较大我们叫“二迷叔”的邻村人,熟悉后才知道哪里是“二迷”!(脑子不太清楚被人叫“二迷”),人家是在青海干过司法的“老革命”,只是现在视力不好而己,头脑清醒,经历丰富的很。(他有过因为视力不好,看不见盛尿的瓦盆上有小洞,致使把尿撒在褥子上的笑话。),我对他是尊重的,因此在工地上成为好友。工地上还有像邻村“老赵叔”那样当过兵当过军官的人才,因此工地不仅是下苦力的地方,也是个能学习社会的地方。

人老了,总爱回忆过去印象深刻的事情。宝鸡峡工地又是一例。还记得那时写的纪事诌文:

立足莽原瞰渭川,

太白巍巍矗眼前。

三秦儿女多壮志,

誓把渭水挥上原。

宝鸡峡工地所在高原在渭河之北,朝南望去,秦岭最高峰太白山如蒼壁就在眼前,渭河如飘带向东流淌,因此有以上感慨。

半个世纪前在“宝鸡峡”工地当民工的回忆

(照片来自网络。请注意背景上的渭塬,宝鸡峡引渭渠就在渭塬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