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为我们救赎?——《肖申克的救赎》观感

(2008-11-08 00:27:17)
标签:

肖申克的救赎

杂谈

分类: 如是说

终于看完了《肖申克的救赎》——在立冬的前夜,略微的寒冷和一个人的安静里。喜欢这样平静的叙述,没有炫目的镜头,没有激烈的冲突,看似平淡的表面背后却有无法拒绝的力量,直击内心。抛开自由、信念、希望这样的字眼,还有两幅刻骨铭心的画面——Brooks自杀后像停止的钟摆一样孤独的背影和监狱高墙上空响起的“费加罗的婚礼”。

(一)

走出监狱,拥有了身体自由的Brooks,却无法找到属于自己内心价值的自由,久居牢笼的心已经丧失了走出高墙的勇气和力量,蹒跚着离开监狱,牢牢抓紧公交车的扶手,目光里充满了惊慌与恐惧,当那种孤独与无力无时不刻地侵袭已临近崩溃的神经时,如果仅以痛苦与否来评价死亡的意义,自杀也许并不是个差劲的选择。

谁为我们救赎?——《肖申克的救赎》观感

 

当Brooks用小刀颤颤巍巍地刻下自己名字的时候,一定是面带微笑、解脱的微笑,“幸福”地离开。丧失身体的自由,或许并不是最糟的,可怕的是对自我的迷失,无论原因为何。Brooks的昨天——横梁下,一头白发的孤独背影,也许便是我们习惯于这样、习惯于那样之后的明天。

(二)

监狱、高墙、大喇叭、听不明白的“两个意大利女人的歌声”。曾经一度怀疑这样的场景是否真实,很难说服自己艺术拥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更难说服自己每一个心灵都会在瞬间变得澄澈。然而,当画面中,一双双眼睛抬起、凝望时,又是令人如此敬畏,当想象中都无法出现的一幕,突然呈现在眼前时,也许那只是一场梦,却也足以震撼心灵。

谁为我们救赎?——《肖申克的救赎》观感

 

换一个角度,那一幕无论是否存在,但至少在表达每一个人内心对美的向往,美对每一个心灵的感染,即便那永远都只是一个梦,却充满无法抹去的甜蜜,无论多么冷酷、多么绝望,终归会有一缕阳光给你温暖。

当飞扬的歌声散尽,当孤寂的背影模糊,一如往日的平淡,千篇一律的重复,无法拒绝的落寞,在习惯与改变之间,在绝望与希望之间,唯有直入内心深处的反思与忏悔,方可完成自我的救赎,哪怕代价是爱情、青春或者生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山间野趣
后一篇:一年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