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径读秋
(2010-11-07 22:18:11)
标签:
张弘范南乡子道家思想老庄杂谈 |
分类: 心灵漫笔 |
喜欢张弘范的这首《南乡子》,过目成诵,刻骨铭心,蕴含着深刻的道家思想。当我心情浮躁的时候,就默诵几遍,让它及时提醒我要安静、清静、平静;当有人见利忘义的时候,我也默诵几遍,一切都付笑谈中——有时用“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笑骂之,有时用“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调侃之。
老家安徽蒙城是庄子的故乡,隔壁的涡阳是老子的故乡,发源于唐诗宋词的我,深为推崇“清静无为”的老庄哲学。但是这里的“无为”是辩证的“无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并非是无所作为,也不是为所欲为,更不是胡作非为。
“满目烟岚诗酒地,十年鞍马是非场。虚名半纸几多忙。”这是张弘范一首《浣溪沙》里所表达的道家思想,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个人以为在深秋季节,是最宜走进老庄的,也是最易走进老庄的。这样的秋阳暖暖,这样的气定神闲。心随境转,境由心生,从流飘荡,任意西东。
“无酒可供千日醉,有钱难买一生闲。”(元·马臻《秋日闲咏》)
想想,秋天应该是这样去领略的:天高云淡,风烟俱净;荒径野香,水岸飞絮;橙黄橘绿,硕果压枝;晨之清露薄雾,夜之皓月星灯;横笛吹残天又晚,钓舟灯火入芦湾;白水西风群雁急,青林暮雨一灯深;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正如风,踏一径深翠浅绿而来,撷一缕绯红明黄而去;正如雨,洗却一幕热闹还泼洒一折静谧,冲掉一些尘埃又带走一叠馨香。一枕清风,一帘细雨,秋蛰伏在季节的骨子里,秋埋藏在善感的心灵中。
打小,秋于我便无关少年情怀,为赋新词强说的那个“愁”字,常常跟不上少年随着冷暖悸动撒欢的脚步,丢了:丢在桂花果冻的夜色中,丢在秋水两岸的芦花里,丢在一亩三分的东篱下,丢在稻香满园的田野上,也丢在踉踉跄跄的来路上,丢在烟波浩渺的归途中……万千世界,谁,细细观望过荒径旁成百上千种坐卧随意的姿势?谁,静静聆听过山冈上成千上万种吹弹相宜的声音?如果,细细观望、静静聆听,你一定知道,秋,原来是那样让人心仪的季节。
“且把琴书归去,山林道发儒巾。”就像这个时候,季节的旋律已经在秋的腰脐处由婉转至高亢。不要停留在都市里,都市是没有什么季节的,没有那么多的颜色,没有那么多的声音,更没有那么多随着冷暖起伏的情绪。走,走出家门,走出都市,随便找一处乡村荒径吧,或青茶半坡,或方塘一鉴,或薄田几分……不必诧异,这里必定有一些花儿纯白洁净,这里必定有一些草儿娇艳明黄,再一些却如紫色的星星随意点洒,那些娇媚的桃色和妖艳的大红也算不得异数。
这个季节,花、叶、果实、风雨、星月……本就该随意到恣肆的地步。所有,被迫内敛的都可以张扬,所有张扬的也可以沉静似水。
左一边岁月如霜哪,右一边欢喜年华哦。我,站在岁月与年华身后,细细观望、静静聆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