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德休闲感悟随笔 |
分类: 噶玛噶举皈仪境 |
旺趣多杰依正规慎重的仪轨剃度,即「剪发仪式」,并于六岁时在祖普寺正式升座。在追随上师游方讲学于各「噶美葛千」寺庙营帐时,他完成了许多的学习,寺庙营帐一处处的迁徙,以协助当地老百姓及信众。由于必须做非常严谨规律的的修持,及持守戒律,所以,只有相当精进虔诚的修行者,才被接受进入营帐内。学识则注专于喜金刚、上乐金刚密续、弥勒五论,及其它基本教程。禅修练习则着重大手印、那洛六法、施身法、密续本尊曼达坛城的修持,特别是金刚亥母、观世音菩萨、马头明王的修持。
终其一生,旺趣多杰受请求去调解中藏地区政治的纷争。由于了解前期藏王建立佛法做为藏民生活的守则,他努力重修先前藏王们所建的寺庙,并祈求以他们的优良风范,激励当代的人民。他在整个藏区重建了许多噶举的寺庙及闭关中心,并将佛法传入不丹及蒙古。由于他不能亲自造访锡金,所以派遣了一位资深喇嘛前往,在锡金建了三座寺庙:波动寺(Potong)、拉浪寺(Ralung),及隆德寺(Rumtek)。
噶玛巴在旅行西藏的弘法期间,他认证出一些年幼的转世噶举资深喇嘛,他们是他前世的老师,并且曾经照料看管噶举的寺庙。他不仅为他们举行升座仪式,而且像母亲照顾小孩般的养育及教育他们。此种殊胜的延续传承的方法——经由上师与弟子的不断转世,交替于年幼时照顾对方——可以用西藏的一个谚语简洁地表达:「噶举嘉华雅喜」(Kagyu Gyalwa Yabse),意即噶举传承荣耀之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