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赵匡胤故里

(2009-06-13 17:33:27)
标签:

旅游

每次骑自行车去白洋淀,路上都会被一处写着“宋太祖故里”的门楼所吸引,但每次都因匆匆赶路而从没进去探个究竟,今年的端午节首次享受法定假期,利用这个假日,我约了驴友刘哥一起骑车专程去寻访宋太祖故里。

清晨,我们出发了。沿着天威路,穿过繁华的市区,迎着朝阳,进入保新公路,恰逢修路,来往的车辆很少。晨风习习拂面,绿树郁郁葱葱,小鸟追逐嘻闹,空气清新凉爽,假日里骑上自行车驴行,快乐、轻松、惬意的心情,化作能量,驱动着脚下生风。。。。。。。

感觉没骑多久,写着”宋太祖故里”的高大门楼便映入眼帘,哈哈,目的地到了,从公路里程碑上看,这里距离保定市区界仅19公里。

 

     寻访赵匡胤故里寻访赵匡胤故里 寻访赵匡胤故里

这门楼前竖立着一快石碑,碑后刻有碑文。

读毕碑文,急切想寻找这宋太祖故里的遗文证物。

在村口,村民介绍说:“我们村叫东安村,虽然这村口立了门楼和石碑,,其实村里没有什么遗物,要说算遗物,那就是村外的麦地曾经挖出过石人像什么的。”“那里有什么标志吗?”我们急切地问。“没有,那里早就填上了,现在是麦地,你们去了也看不到什么。”村民不以为然地回答。听到这里,我的心理有些失意,为了寻个究竟,执意要去现场看看。按照村民指的路线,我们骑车来到东安村南口。这里的确是一大片麦田,周围不见人影,不知村民说的挖出石人的地方在哪里。向南远远望去,有几间房屋,我们骑车来到一个大院门前的时候,正好从里面走出一人。急忙上前叫住那人,问他是否知道宋太祖文物遗址的事。“就在那片地里。”那人60来岁,很热情地指着北面远处的麦地对我们说。寻访赵匡胤故里

 经交谈得知,此人叫田国良,是位养鸡专业户,他告诉我们说:“北面那个村子叫东安村,那片遗址属东安村,遗址以南这个村叫御城,叫御成就应该和皇家有关系,很早以前人们传说遗址那块地叫御坟,我小时候经常在那里玩,看到的只是一些破砖堆,一些上岁数的人说起这里还有很多故事呢。”这时渐渐地围拢来了一些人,经了解,原来都是御城村村民,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给我们介绍遗址的情况。村民陈仲良告诉我们:“上半年省里市里都来过人,在这块地里挖出了一些石人石兽什么的。挖出的文物,都放到了县文物局了。” 田国良说,“我们村的田秀恒知道的故事最多,他从小就爱研究御城的历史,你们可以去找他聊聊。”“我们村里还有个宋太祖庙那,你们可以去看看。”一位抱小孩的妇女告诉我们。“离这里远吗?”“不远就在村南大堤外面。”这可是个新线索,我们决定去庙里看看。告别这里热情的村民,我们又骑上车去寻找御城村南的宋太祖庙。

 

寻访赵匡胤故里

 穿过了御城村的主街出了村口,路过了一片树林,就上了防洪大堤。寻访赵匡胤故里

下了大堤就到了宋太祖文化园。寻访赵匡胤故里

 进了这园门,有20余处房屋,这里的人们很热情,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主动的为我们带路引导。寻访赵匡胤故里

这是宋太祖殿外貌。

寻访赵匡胤故里

宋太祖殿。

寻访赵匡胤故里

殿门旁的宋太祖生平简介。

不一会儿,人们找来了这里的管理员,打开了殿门。寻访赵匡胤故里

 这殿内大约40余平米,殿里供奉着宋太祖赵匡胤。寻访赵匡胤故里 寻访赵匡胤故里

 两侧墙壁上刻画出了宋朝历代皇帝的身影。殿内摆放着几个从村内出土的据说是与宋太祖故居遗址有关的石门墩等文物。

寻访赵匡胤故里

 管理员叫李连柱,御城村的村民,他向我们介绍说:“:这座宋太祖庙包括西边的启佑寺是本村村民王跃伟2006年起个人出资建设的,规模较大,现在仍然在建之中。”寻访赵匡胤故里

 李连柱说:“东安村南出土遗址文物的那块地,过去叫御坟,原属御城村,1958年划归了东安村。现在原御城故城格局仍然保持原状。现在宋太祖故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历史记载,赵矿胤涿郡人所以赵匡胤的老家在涿州;另种说法是,在一些历史文献中有记载,在当时,清苑县属涿郡辖区,涿郡不应简单说成现在的涿州,宋太祖故里在清苑御城,因为这里发现了一些文物,很早很早以前村里就有有关宋太祖的民间传说故事,所以宋太祖故里就在清苑御城的说法应该是正确的。”“接着他说:“你们要想了解的更多,我送给你们一本有关御城的介绍吧。”说着他派人去取书,不一会儿,一个小伙子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把手中的书递给了我们。打开书,里面的确翔实的记载了御城的史料、传说。。。。。。

 

寻访赵匡胤故里  寻访赵匡胤故里  寻访赵匡胤故里

李连柱介绍说:“这本书是清苑县美协主席高洁编著的,他出生在御城,他在书中把御城的概况,史书和文物的考证和民间传说汇集起来了,你们看了就会对御城了解得更深刻了。”寻访赵匡胤故里

李连柱和这里的村民的热情令我们十分感动。

离开前,我们和李连柱照了这张合影,以作纪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探访老君堂
后一篇:易水之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