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杂话
追慕现代化的呼唤
都说“美在距离”,所以写诗总钟爱“枯藤老树昏鸦”、“古道古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的意象,似乎离现在越远越好,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绝对。
且读读美国诗人桑德堡所写的《钢的祈祷》诗吧:“请把我放上铁砧/哦上帝,捶我,揍我/打成一根撬棍/让我撬动古老的墙/让我拆松古老的地基/请把我放上铁砧/哦上帝,捶我,揍我/打成根钢钉/把我钉进拽紧摩天大楼的大梁/用烧红的铆钉安我在主梁上/让我做个大钉拽紧摩天楼/使它穿过深蓝的夜空/刺进银白的星群。”这首诗描写了工业文明,发出了追慕现代化的呼唤。诗中,诗人想象自己是钢——钢是现代化的一个符号,从而发出了两个愿:一,变成一根撬棍,去破旧;二,变成一根钢钉,去立新。这种意象、这种精神,颠复了以往的诗风。
说它颠复了以往的诗风,是从价值取向而言的。若论它的性质,还是诗。因为诗者,情感和形象的合一也。钢能祈祷,情感也;捶我、揍我,把我打成撬棍和钢钉,形象也;诗之末尾,桑德堡唱道:“让我做个大钉拽紧摩天楼/使它穿过深蓝的夜空/刺进银白的星群”,则是情感和形象的溶汇交响,响彻人寰。尽管有不少诗人厌恶摩天楼,嘲讽其为“钢骨水泥的森林”,但摩天楼出现,从物质上讲是现代都市的地价高,所以要缩地占天;从精神上讲,是要彰现“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人的主体力量,所以,摩天楼往往成了现代化的象征。桑德堡讴歌摩天楼,就是在讴歌现代化。
桑德堡为什么要破旧立新?桑德堡出身贫寒,他是瑞典移民的后裔,父亲在铁路上做粗工。桑德堡本人十三岁就辍学,爬货车横越美国,靠打零工挣钱糊口。“曾经阔气的人要复古”(鲁迅语),而“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易传》语),桑德堡自然希望借助现代化来改善自己的困境。中国古人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桑德堡不如此耶?
对诗歌,我既喜欢哀婉伤往之作,也很欣赏雄健开来之著,如这首桑德堡的《钢的祈祷》。“美在距离”,并非只是单向度地朝后看,憧憬未来,朝前看,难道不可以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