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日白云岩

(2023-04-28 10:29:11)
标签:

白云岩

分类: 旅游随笔

冬日白云岩

湖南邵阳,古称宝庆,周边多有胜游之处,曰宝庆十二景。距市区四十余里的白云岩,即为宝庆十二景之一,雅称“白云樵隐”,因山岭绵亘、树林阴翳云缭雾绕、蔽日遮天而得名。

据《宝庆府志》记载:“宋宝佑年间,僧宝鉴披荆斩棘入此山中,睹石像宛然(如观音),知因缘所在,盘坐其中,不食不语,后有采樵者见之,感其神异,乃设供养,始开此洞,后僧坐化其中……”从此这里成为香火胜地,名播三湘,远远近近的善男信女纷纷前来朝拜礼忏,而文人骚客们更是游赏采风,流连忘返。

正月初八,冬阳煦暖,我和吟友瘦玉、老汉趁着春节闲暇,再次造访这一胜地。

白云岩景区入口,原建有一座牌楼,上镌邹宗德先生楹联:“揽胜悟禅机,但观岩上千秋月;归程清足迹,犹带山间一片云。”惜乎因道路扩建而牌楼已毁。瘦玉兄说旁边有新路可达景区,值得一走。于是我们又往前行数十米,右转,果然见一条笔直的炒沙路直通山脚。

小车缓缓地穿行于田垄间。伴路是一道溪涧,因去年大半年严重干旱而不见一点流泉。溪涧两旁高大的乔木光秃秃地耸立,直逼蓝天。冬日的阳光下,树们的疏朗,比起盛夏里的繁茂,有一种别样的韵味。

这条新路果然给了我们惊喜。小路转了一个“之”字大弯后,达到山麓腹地。路的尽头是一处休闲小苑,阳光透过参天大树,幽静而温暖。小苑入口的古木下树一石碑,题“水云小院”四字,细看题款,居然是邵阳籍书法大家李炯峰手笔。 

古树下,几位游客坐在石凳上小憩,看样子像是一家人。一个小女孩东看看,西摸摸,不停地问着什么,那神色里透露着满心的欢喜。

我们问清了上山路径,十几分钟便达到白云岩的山门。“关龙亭”几个大字跃入眼帘。这条路,应该是以前登山的故道,上山公路修通以后,这条故道便被废弃,只在靠近景点才残留一些青石板台阶。看迹象,景区似乎在重修故道,以便与下面的“水云小院”连为一体。原本是山门的“关龙亭”现在却紧临峭壁,我们须转一道弯,从景区大门进入后,才能亲之近之。从门洞探身出来,可见上方精美的雕刻饰物。两旁有石刻楹联云:“凤眼光明,半岭监观来往客;龙头耸峙,千秋呵护短长亭。”遗憾的是上下联摆错了位置。

继续往前走一小段路,看到一座风雨廊桥,这就是会仙桥。光这桥名就给人无穷的想象,更别说这其中的传说故事了。《湖南诗词》原主编黄琳曾撰联云:“隔岸已然消俗虑;过桥端合会神仙。”真是契合了游客此时心境。往年雨水充沛的季节,桥头云雾缭绕,桥下流水潺湲,确实宛如人间仙境。只是现在桥下没有一丝流水,让人不由生出微微的惆怅。 

拾级而上,就是牧云寺。曾因僧尼于寺内种满鲜花,花香四溢,常年不断,而被称作“花庵”。今日却庵门紧闭,想是春风未到,花仙们尚未梳妆,无意见人吧?

再走数十石级,即是中庵毗卢寺。毗卢寺的牌楼几乎原滋原味地保留了下来,牌楼上雕镂的佛教故事清晰可见,栩栩如生。牌楼立柱有对联云:“海气凝云,云气结成罗汉泪;天光映水,水光返照普提心。”立柱旁有一对石狮子,颇有一些古意,像极了民间乐舞中的狮子,与现时常见的一些政府部门前的石狮子大异其趣。只是数十年前曾受到毁损,水泥修补的痕迹赫然可见。牌楼的门柱上还有一副对联:“慈光普照惠黎庶;甘露遍施渡众生。”

跨进牌楼,门厅里供着四大天王。上四五级台阶,是威武的大雄宝殿,旁边有南岳玉皇殿和斋堂,都挂着楹联,无非也是宣传佛法无边,劝诫人们行善积德。殿里正在举行法事,香烟袅袅,梵呗声声。我们无意打搅人家,游走一圈即出。 

毗卢寺旁有几座佛塔,是白云岩历代比丘尼明德、宏广等的灵塔,塔前视野开阔,塔后青山嵽嵲。塔基上碑文历历。一副石刻对联“目观千里外,身举九霄中”极为贴切。几座塔,书写着白云岩无声的历史,展示着白云岩深厚的底蕴。

我们继续攀登。千余石级盘曲而上,无数巨杉笔直挺立。石级尽头有一道石门洞,上悬“妙音寺”牌匾。穿门而上,“白云岩”三个大字直扑眼帘,这就是妙音寺了。而所谓的门洞,其上就是妙音寺的前坪。

妙音寺,即当年宝鉴大师发现观音石像并坚定留下修行的地方,因位于白云岩庵堂建筑群最上方,亦名“顶庵”。其主体依凭岩洞修筑,建筑古朴典雅。石洞之外,筑有多层阁楼,重檐翘角,颇具气势,其顶层并置钟鼓,鼓声震撼,数里闻音;石洞之内,供奉观音大士。门面有双龙抢宝浮雕,石壁上刻“恰似普陀”四字,有楹联云“观音虽在南海岸;法身常住白云岩”,虽欠工稳,却也恰切。里面岩洞大门有石刻联云:

云郁山峨,云是山,山是云,云卷云舒山自在;

风清洞古,风生洞,洞生风,风嘘风吸洞无心。

读着联语,洞中禅意,洞外风云,似乎一下子涌入心间,心头顿觉清爽无比。撰联者是何人,已无可考,然其智慧与达观,不觉令人肃然起敬。这副楹联,和邵阳市双清公园亭外亭联“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成为邵阳楹联文化的两张不朽名片,传扬广远。 

殿中供奉观音,佛龛后有宝鉴禅师墓,其上有龙口泉,相传四季不枯不溢,甘冽可口。虽然经过大半年的干旱,仍见水平井口;舀一勺尝来,沁入心脾,可知所传不诬。

寺内亦有一拨人在顶礼膜拜。经打听,是邻县隆回香客,他们刚从南岳进香回来,到此来烧回头香的。不知道到白云岩烧回头香始自何时,却已俨然成为习俗,似乎不如此不见心诚,难了夙愿。(我们下山时又遇到两拨烧回头香的信客,足见白云岩声灵赫赫。)

妙音寺旁有登山小路,也是我们常走的。站在山顶,可远眺繁华的邵阳古城,一览旖旎北去的资江,兼有清风拂面,清气怡神,极尽登临之妙。但这也是颇考验体力的活动,同行的两位似有怯色,我们便留下一些美好的遐想,下山了。

过了会仙桥,再回首妙音寺,微微岚烟下,突兀枝丫间,隐隐约约的,似有仙气缭绕。我想起曾经写过的一副对联:

仙能会,佛能参,莫道禅心难证果;

龙可关,云可牧,方知缘法自循因。

白云岩,我们身边的胜地,春也好,冬也罢,时常来走一走,沐沐清风,听听梵钟,不是正可以消消浑身俗气满腹牢骚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2023年高考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