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鹏:中美关系须防止“话语陷阱”和“甜瓜陷阱”
(2018年9月29日首发于《鹏友来开会》)
新一届美国政府上任以来,在“美国优先”的口号下,对中国等国家作出一系列不实指责,接连推出破坏双边关系的举措。中美关系何去何从,再一次需要做出历史性的选择。
有人认为,针对美方的疑虑,中国有必要明确表示“中国既不会成为美国,不会挑战美国,更不会取代美国”。
我认为,上述这个说法不能准确反映中美关系现状,也不能准确传达中国完整的立场,不仅不利于稳定中美关系,而且会陷入“话语陷阱”。这是因为:第一,中国“不挑战”不等于美国不会面临“挑战”,中国发展已是世界变化的重要因素;第二,与“不挑战”三个字相对应的词汇,不仅有“平等合作”,还有“服从”“顺从”“仆从”“忍气吞声”等;第三,在面对强烈的、习惯性的、全局性的霸权、霸凌、霸道行为时,“不挑战”有不负责、不作为之嫌。可见,“不挑战”提法的内涵不明确、表意不完整、理论上不科学,很难对中美关系发挥引领作用。
可以改为:中国赞赏美国对全球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积极评价其在全球事务管理中的特殊功能,但对其滥用全球事务管理机制和管理工具表示担忧,呼吁其尊重他国合理关切和利益诉求,为全球治理机制多注入正能量。
美国之所以逐渐成长为一个超级大国,是有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条件、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遇到挑战也是极其正常的。新兴国家崛起,地缘政治调整,利益格局变动,必然给传统超级大国带来挑战。超级大国也要深化改革才行。负责任的大国更多担当全球变革的责任。美国该做的,是运用好手中的资源,与他国多谋合作,多做善事,而不是不断挑事。
中美关系稳定是一颗“甜瓜”,但是,不能为了这颗“甜瓜”而忘了规律。我们应当遵循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全面看待世界和中美关系的发展。
中美关系在任何时候,甚至在最好时期,也是有合作有分歧的;把握中美关系发展大趋势,要顺势而为,强扭的瓜不会甜;顺大势者得到人民支持、得到历史嘉奖,逆大势而为者被人民所抛弃、被历史所淘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