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少鹏:“刘士余之怒”不是让举牌者“刀枪入库”

(2016-12-10 17:39:50)
标签:

董少鹏

恒大人寿

前海人寿

万科

格力电器

分类: 红墙论股

       董少鹏:“刘士余之怒”不是让举牌者“刀枪入库”

                   红墙论股(2016年12月10日)

董少鹏:“刘士余之怒”不是让举牌者“刀枪入库”
    12月9日傍晚,保监会宣布,即日起暂停恒大人寿委托股票投资业务,并责令其进行整改。保监会要求,恒大人寿在整改期间应进一步完善股票投资运作机制,制定并严格遵守资产配置计划,同时强化风险意识,确保风险管控机制有效执行。经整改后,恒大人寿应当重新向保监会提交整改报告,经保监会评估后,方可恢复委托股票投资业务。
    我们注意到,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其间提到了“一些领域金融风险显现”等有关内容。作为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准备会议,中共中央党外人士座谈会于12月6日在中南海举行。虽然新闻稿并没有专门提到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话题,但对金融问题的讨论应在其中。
    而证监会主席刘士余针对个别保险公司“野蛮人式举牌”“强盗式收购”的指责,是在12月3日。
    笔者梳理这一时间链条,就是为了说明,刘士余的指责不是孤立的,而是综合评估过的;不是临时表态,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准备的。  
    始于2015年7月的宝能举牌万科案,在2016年上半年演变为“野蛮人和经理人的对抗”,万科原第一大股东华润集团在其中扮演起“暧昧者”角色。虽然不同监管机构对宝能入主万科案进行了一番调查,但直至今天,除了证监会就信息披露问题采取了一些监管措施之外,没有其他处理结果。
   “监管无力”必然引起“外溢效应”。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宝能系凭借资金优势“强势入主”万科是合法合规行为,即使把王石三十多年带起的队伍都赶跑了也不算什么。与此同时,险资“短炒”居然成为“光明正大”的事:恒大人寿在1个多月的时间内(2016年9月28日起),大规模集中买进卖出栋梁新材、国民技术等6只股票,引发小机构和散户投资者追随,人为制造了一个“险资短炒偶像剧”。宝能系资金入主的另一家公司——南玻集团,已爆发管理层大动荡,7名核心高管人员已经集体出走。宝能系还大举买入格力电器股票,接近“举牌线”。
    11月16日,笔者在人民网和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表《险资“短炒”伤害资本市场整体利益》一文,针对恒大人寿表态对5家“准举牌”公司股票进行增持并计划长期持有,承诺自愿锁定6个月,提出“不但对保险公司,而且应当对所有利用信息不对称、账户分布不对称、通道不对称进行短炒的机构投资者加强监管,要求其公开说明集中大规模买进卖出相关股票的理由,把6个月锁定期制度固定下来,避免因其不当买卖行为给市场带来不良示范效果。”
    刘士余主席12月3日公开表态,以及保监会12月5日针对前海人寿万能险、12月9日针对恒大人寿股票投资采取的“纠偏”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有人认为,保险公司只要不违反现有市场规则和现有法律,监管者就没有必要去管。
    对此,董少鹏认为,市场活动不能搞无限制的自由。既要以法律法规的“尺子”衡量,也必须以社会责任、社会效果的“尺子”衡量。就资本市场而言,资本的博弈必须与社会稳定、产业良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资本市场不能仅仅作为一个为企业发展融资的市场,还应当成为一个实现价值引领的市场。所以,对于近两年来险资投资引发的新问题,十分有必要加以总结,采取必要措施,并根据情况完善监管制度。
    针对宝能系争夺万科主导权问题,笔者曾在2016年7月9日发表《建议成立联合调查组,对万科事件展开全面调查》一文,指出,“在万科股权争夺过程中,无论华润集团的国有资产,还是万科公司国有股的权益,还是万科公司社会股东的权益,无论万科公司所承载的公共利益,还是宝能系直接动用的保险资金,还是整个争夺战中所牵连的银行资金、客户理财资金等,都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要切实防范个别人拿所谓市场规则甚至法律条文当挡箭牌,暗度陈仓转移国有资产,钻监管空子谋取不义之财,搞秘密协议破坏市场公平。”
    在此,笔者继续呼吁,国务院国资委、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深圳市政府以及司法机关,应该各负其责,协调作为,将宝能系收购万科股权过程中的问题查清楚,并及时处理。


·  叫停恒大“短炒偶像剧”只是第一步,还应彻查其违规行为董少鹏:刘士余批评“土豪式妖精式举牌”预示什么?

· 刘士余对杠杆收购的“道德指责”错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