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月股市:“慢牛”与否不取决于管理层

(2015-06-01 16:22:48)
标签:

董少鹏

改革牛

创业板风险

货币投放

分类: 红墙论股

           6月股市主基调:“慢牛”与否不取决于管理层

  央广网北京6月1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天是A股本周第一个交易日,同时也是6月份的第一个交易日。站在这两个“开头”之前,相信股民们多少都有点激动。尤其是经历了5月末的剧烈震荡,不少人都难免坐立不安,急于把握6月份的A股走势。那么,股市的震荡是否会持续?牛市格局是否会反转?创业板还能不能继续追高?天下财经梳理出几个关键词,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勾勒出6月A股的大致走向。

  最让人忐忑的关键词:调整
  说到调整,5月最后两个交易日A股的表现还让人心有余悸。先是5月28号,沪指暴跌6.5%,两市超过500只股票跌停。紧接着5月29号,大盘又出现了6%左右的剧烈震荡。那么,这样的格局会延续到6月吗?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那就是:调整会持续,但不会如此剧烈。
  桂浩明:在前期大调整之后,它可能会相对收敛。毕竟大幅波动之后,不可能像前面那样波动剧烈,振幅不可能那么高。所以总体上来说,我觉得六月份会以震荡为主。
  而之所以会维持震荡格局,这主要是看利好和利空消息的对比。目前来看,央行周末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显示,稳健的货币政策主基调并没有改变,资金面并不值得担心。而一大利空消息则是来自新股申购,本周,以“巨无霸”中国核电领衔的23只新股申购将密集来袭。业内人士普遍预计,本轮新股冻结资金将达天量,远超前几轮IPO。
  另外,在上周五的发布会上,证监会对五月末的股市暴跌毫无反应,这也被视作利空消息之一。不过,证券日报常务副总编董少鹏却认为,对证监会的反应,不应该过度解读。
  董少鹏:上周五证监会对于暴跌没有给予回应,市场有解读认为管理层认可了这种调整,我想这种猜测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还是强调,市场有它内在的规律,监管者不应该给予直接的干预。

  最令人生畏的关键词:“魔咒”
  5月底A股跳水之后,不少历史数据都被翻出来做对比。顺带着6月份的历史数据也被扒了出来,不比不知道,一比还真吓一跳。
  有统计说,近10年来的行情中,六月是比较危险的月份。具体来看,2009年货币政策宽松的时候,当年6月的股市出现过大涨。然而除此之外,其余年份都是跌多涨少,有的年份跌幅还特别大。比如,2008年6月,大盘的跌幅就超过了20%。
  如何看待这个所谓的6月“魔咒”呢?董少鹏认为,从历史数据来分析,6月的股市之所以容易低迷,这其实是有客观原因的。
  董少鹏:六月份相对前期,包括货币的投放,包括财政的支持,会有一个趋弱的变化,耦合上其它的市场因素,有可能市场出现相对弱一点的表现。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要综合来看各种因素的匹配。
  当然,也有不同的看法,桂浩明就认为,6月“魔咒”就是个伪命题。
   桂浩明:这种统计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每个自然月份和股市没有自然的联系。因为股市并不取决于一月份或者两月份,而是更多取决于基本面。


  最让人期待的关键词:慢牛
  事实证明,一时的疯牛快涨虽然很过瘾,但毕竟不可持续,只有慢牛才最理性和稳健。那么,在决策层的力挺和股民的热切期盼下,A股六月能否回归慢牛态势呢?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慢牛的逻辑并没有改变。
  叶檀:六月份的话,小幅震荡和调整会进入一个新常态,整个市场很难再出现疯狂上涨的情形。但是整体而言,从趋势上来说,这轮调整震荡过后,可能还是一个缓步上升的走势,这个趋势没有变。
  慢牛的出现得益于两方面,一是资金面。除了刚才说到的稳健货币政策所提供的流动性,过去一周里,中国股票基金还从海外吸收了超过40亿美元的资金,比前一次峰值的两倍还要高。另外,泛亚洲和全球新兴市场基金对中国股市的配置比例,也已上升到创纪录的高点。
  慢牛的出现还源于政策面的作用。监管层在不断的完善制度建设,推进注册制、沪港通、打击违规交易等,这种市场化的监管方式也使得股市的发展更加理性。
  当然,慢牛也并不意味着稳赚不赔,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这回又拿出了一串数字,来提醒投资者,要警惕创业板的风险。
  李大霄:创业板现在1块钱只能买到8分3厘钱的净资产。另外,创业板整体的市盈率是130倍,静态的股息回报期要超过6个世纪。所以,购买创业板是非常不划算的一个交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