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鹏:房价不能“一次降个够”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5日讯(记者王沥慷)
对于央行报告称房价拐点初显端倪银行担心恐慌抛售,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董少鹏说:“现在房价确实已经出现拐点,这点没有疑问;但是房价下降多少会引起恐慌性的连锁反应,的确是银行和相关企业包括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要未雨绸缪。”
“大家都认为房价既然要降,就该一次降个够,其实这种想法是有一些缺陷的。之前相关部门人员讲过,房价下跌50%不会引起银行的债务危机和资产恶化。我想不是这样的。不单个人房贷和房地产开发贷款与银行资产相关,包括建筑材料、施工单位的资金运转,都与房地产的价格息息相关。房地产调控应该回到结构调整的既定方针上,而不是说为了降价而降价。像鄂尔多斯买房囤房过度投机,最后成为‘鬼城’,那么就让它真正死掉也不要紧。鄂尔多斯有可能转变为海南房地产那种很糟糕的情况,让它付出一些代价,留一点血是可以的。”
董少鹏同时指出,“另外一方面,真正的刚性购房需求还是存在的,租房需求也是存在的,部分的高端需求也存在。我们遏制的是22岁、25岁毕业就马上买房的超前消费,以及过度消费和投机炒作。这方面遏制住了,就是成功,而不是房价均等下调50%。”
· 从政治局会议看明年经济工作五大亮点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河南、河北等地近期密集出台的保障房管理新政,重点瞄准了保障房资格造假、骗购骗租等乱象。对此,董少鹏表示,“保障房分配不公或者保障房面积超过商品房面积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制度上,包括法律层面上,尽快加以解决。一些地方保障房面积很大,配置也不差,那不叫保障房,这个标准还要进一步明晰;特别是在分配方面出现的问题,要举起监督的利器给予惩处。”
另外,对于甘肃省出台新规,被征地80%以上的农民可转为城镇户口,并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及重庆也出台了类似文件,符合相关条件的外省籍农民工可申请转户,董少鹏认为,“重庆和甘肃的城市化进程适当加快了,这是好消息。但我们所关注的更是农民在进城之后的社会保障问题,除了跟城镇居民福利、社会保障是均等化之外,还要让他们尽快适应城市生活,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此外,市场和政府能否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以及他们能否适应,包括进行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方面,也非常关键。”

·
中国股市走势脆弱缘于定价权缺失
·
媒体“宠丑症”值得公众高度警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