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硬推国际板恐将导致股市“推倒重来”

(2011-06-07 00:22:49)
标签:

国际板

救世主

准入标准

中国a股

金融主权

董少鹏

财经

分类: 红墙论股

       硬推国际板是过度媚外,恐重演股市“推倒重来”

                          董少鹏 红墙论股硬推国际板恐将导致股市鈥溚频怪乩粹

    过分夸大国际板对于中国股市规范化的作用,其实是在重演“推倒重来论”,是一种变换了手法的“洋接轨”。

    准备来国际板上市的外国公司千方百计地为中国股市着想,不但不增加中国股市的负担,而且主动地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合理甚至便宜的“心仪股票”,甚至要帮助中国本土的银行股提高市盈率。但是,我们凭借常识就可以判断,资本市场没有慈善、没有送温暖之说。外国公司及其代理人的一切“美好承诺”,都是为了国际板要在2011年下半年开通,他们如期登陆。

    同时,他们还期待和说服有关方面让国际板上市的准入要求“比目前A股更加灵活”。这是公平吗?


     6月3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公布,其中提出“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研究建立国际板市场,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其中,“研究”二字用得十分微妙,给各方以无尽的猜想。我认为,这至少可以打消一些人急乎乎推出国际板的念头。

    我在5月30日《应立即叫停国际板的筹办 》一文中明确提出,“中国股市和中国金融国际化这个命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国际化的本意并非是把中国市场都同化为外国的市场。各国在世界化的市场中竞争合作,是平等的,是自由竞争的;而不是一国的市场把另一国的企业奉为上宾加以款待。中国股市是否到了让外国大企业来上市的地步是一个问题,中国股市国际化是另一个问题。其实外国企业上市,就请它到中国证监会按照现行政策申报就可;至于外汇进出,也按现行规定办理即可,完全不必设专席款待”。为此,主张立即叫停不伦不类的国际板筹办。过分夸大国际板对于中国股市规范化的作用,其实是在重演“推倒重来论”,是一种变换了手法的“洋接轨”。

    5月30日,国际投行高盛发布研报称,“2011年下半年国际板可能即将推出”。这两天,有媒体报道称,可口可乐有兴趣登陆国际板的消息;此前,曾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的史美伦女士曾表示汇丰银行愿第一个在国际板上市。还有报道说,有60家左右境外大公司希望到国际板上市。如果单看这些信息,难免产生“国际板箭在弦上”、“国际板人见人爱”之感。但细究有关细节,就不尽然了:首先,高盛“预计国际板上市的准入要求将比目前A股更加灵活”;其次,高盛认为“如果市场保持弱势状态,那么国际板IPO的发行计划也可能会相应做出调整”,第三,高盛等投行认为“国际板对A股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有限”。硬推国际板恐将导致股市“推倒重来”

 硬推国际板恐将导致股市“推倒重来” 

   ·  应立即叫停国际板的筹办

硬推国际板恐将导致股市“推倒重来”
     对此,我认为有三点情况值得思考:1、高盛预告国际板今年下半年推出是否合规合法?这样的决策是否应由中方宣布而非其他机构和组织宣布?2、如果中国股市已然是一个具备国际化条件的市场,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如果市场保持弱势状态,那么国际板IPO的发行计划也可能会相应做出调整”?这只要按照市场规则办就可以了。3、为什么“国际板上市的准入要求将比目前A股更加灵活”?为什么不是一视同仁?

    我注意到最近的几篇文章,反复说国际板的“合理性”、“先进性”。一是到国际板上市的外国公司融资总量微小,不会冲击A股流动性;二是国际板上市公司不会来圈钱,因为它们没有必要圈钱;三是国际板上市公司治理透明,没有必要、也不会为上市包装业绩;四是国际板上市公司可以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心仪的股票”;五是汇丰银行到国际板上市可以拉高A股上市银行的市盈率,是给中国股民造福(理由是:汇丰控股当前市盈率14.4倍,渣打集团为13.6倍,而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工行市盈率最高,不过才7.4倍);六是国际板开通就可以解决A股市盈率偏高的问题。

    按照上述逻辑,国际板几乎是中国股市的“送温暖项目”了。准备来国际板上市的外国公司千方百计地为中国股市着想,不但不增加中国股市的负担,而且主动地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合理甚至便宜的“心仪股票”,甚至要帮助中国本土的银行股提高市盈率。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只要凭借常识就可以判断,资本市场没有慈善、没有送温暖之说。外国公司及其代理人的一切“美好承诺”,都是为了国际板要在2011年下半年开通,他们如期登陆。同时,他们还期待和说服有关方面让国际板上市的准入要求“比目前A股更加灵活”。这是公平吗?

    真正追求公平、尊崇公平的企业,就应当认同到与中国企业走一样的程序、接受一样的监管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我之所以反对建立所谓的国际板,并非不希望外国公司来中国股市上市,而是反对设专席、开特别通道、建立迥乎中国企业的上市规则。 

    中国股市是基于一般国际规则的同时,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起来的,是首先要服务于本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利益的。中国股市的一些不足,需要在服务于本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加以完善。但有些问题是可以今天解决的,有些问题是需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的。

    所谓的中国股市的整体市盈率高于美国股市和中国香港股市的整体市盈率,一是比较的口径本身就有问题,二是涉及市场阶段性、投资渠道、资本文化等多方面的制约,没有可以完全拉平的灵丹妙药。解决市盈率之类的表象问题,最终要依靠法治,真正提高违法成本。市场公平了,市盈率即使高些,也无需过于担忧。

    把化解中国股市矛盾的希望一股脑地寄托在国际板身上,指望外国公司上市来拯救中国股市,这本身是不成立的。试问,说外国公司不圈钱,那么中国企业包装上市究竟是从哪里学到的呢?难道不是从西方投行那学来的?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其规范化程度确实低,但这不可能靠引进外国公司来解决。  

     如果继续把所谓国际板当作拉低中国股市市盈率的手段,继续把所谓国际板当作规范中国股市的教师爷,继续把“有了外国公司中国股市更美好”等当作一个工作的信条,那么,中国股市将越来越没有自我,国际化就会沦为学不像、学表象、四不像的尴尬境地。被机械国际化裹挟的中国股市,就可能最终走向一条死胡同。

    应当彻底放弃“外国公司必然优秀于我”、“美国股市必然优秀于我”、“中国股市要进步就必须复制美国股市”的思维,坚定地走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资本市场发展之路。

 


     说明:本文不代表证券日报官方意见。

 

·  应立即叫停国际板的筹办

·  “5·19精神”远胜于“5·19行情”

·  中国股市:IPO改革现“单兵突进”困


附录: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优化市场结构,引导优质企业上市,进一步壮大主板市场,发展中小企业板市场,积极稳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适时推出创业板,推进场外市场建设,完善资本市场功能”。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健全创业板市场相关制度,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推动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