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行加息将正面刺激中国股市

(2010-10-19 23:31:01)
标签:

加息

利好

正面刺激

财经

董少鹏

分类: 红墙论股

               央行加息将正面刺激中国股市

                    董少鹏红墙论股

                      (将发表在2010年10月14日《证券日报》)   

  

    · 中国股市“晚秋行情”有多强?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 201010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这一消息总体上对股市形成积极正面的影响,主要理由如下:

    一、加息可以稳定公众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期。最近3个月来,人们对于CPI月度涨幅居高的担忧越来越盛从抑制实体经济通胀以及管理公众通胀预期的角度出发,加息已有必要。越是不加息,公众越是担忧。如不采取措施,这种担忧会逐步传导至消费、投资以及生产领域,不利于维护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

     已推荐到财经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何必当初,央行应抓紧“下虎”

     已推荐到财经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周小川请管住嘴巴,货币政策不可“瞎折腾”

 

早在200912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首次提出了“管理通胀预期”的概念,将其与“保增长”、“调结构”并列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内容。在中央提出管理通胀预期前后,专家学者对于是否加息的讨论一直持续。

在七八月份CPI增幅明显高企的形势下,加息的呼声更趋高涨。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举措对于抑制流动性过剩的边界效应明显递减,适度加息可谓是水到渠成。所以,及时加息可以缓解公众疑虑,稳定宏观经济预期。

     二、此次加息也与国际环境因素有关,是适时之举。

在全球经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利率政策的制定并不完全取决于我国自身的经济数据,还要兼顾到国际环境的波动。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国会持续提高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美国财政部虽然推迟了其旨在指责中国为汇率操纵国的汇率报告,但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依然未减。

2010619日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大约3%的成果;特别强调自92日以来,人民币升值的速度达到每月升值1%以上。人民币加速升值导致了大量热钱流入。从国内政策手段来看,适度加息可以加大热钱进出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流动性过剩。

按一般理论的说法,美国开动印钞机发票子,我们的货币供应也不应当收紧,而是跟着放松才对。但由于人民币不可完全兑换的因素,汇率上升最大的威胁就是热钱流入,所以,采取内部性措施、抑制热钱流入的速度,也是一个重要选项。当然,解决热钱流入的冲击不能单靠提高利率,还必须提高反洗钱的能力,扩大对外投资。

尽管为应对热钱冲击提高利率有一点被动,但这恰恰可以反证市场上的资金相对充裕。适度提高利率有利于资金供给的平衡,而不是相反。这对于稳定股市运行是相对正面和积极的。

    三、此次加息是在流动性相对充裕的前提下进行的,有助于稳定经济运行,防止局部过热。

与今年初关注经济会否“二次探底”不同,人们已把焦点放在了如何抑制通货膨胀上。客观看,20089月以后的大规模投资稳定了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局部地区、个别领域的过热现象。有专家认为,应当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一些必要的调整。中央也表示,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的基础上,要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此次加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资金流向“三高”企业,配合产业结构调整。上市公司作为市场敏感度最高、执行最有效率的一个企业群体,在资金运用上更具有调节能力。不仅可以应对加息带来的影响,而且可以抓住机遇更深度地参与经济结构调整,从中获益。可以说,适度加息所促成的经济结构调整动力将为股市注入实实在在的活力。

一般而言,对称加息不会扩大银行的利差收入,对银行利润影响有限。但对称加息一方面促使储蓄增加,增加银行运营成本;一方面对放贷形成抑制,减少银行放贷规模。不过,在过去一年多大规模放贷之后,提高信贷质量,控制运营风险,应是监管层的上选。所以,适度加息并不会对上市银行造成反向冲击,总体上是正面和积极的。

鉴于自今年以来,以银行股为主导的金融股处于低位运行区间,而宏观经济维持着稳定向好的趋势,经济“二次探底”之忧消散,金融股作为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应当继续有积极的表现。这将支持中国股市维持向好的势头。

 

 

    附记:我在9月16日《尽快解除悬疑,加息越早越好一文中说,“早在去年下半年,就有央行人士主张加息抑制过热,甚至在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出现了对欧美所谓退出政策的讨论。现在加一点,可以了却这些人的‘夙愿’,免得再议论纷纷”;“鉴于经济形势并不是完全确定,加息幅度不能大,起到对局部过热的‘提醒’作用即可。小幅度加息不痛不痒,但象征意味有了,就可以了”。我对此次加息效果的乐观判断,仍然以此为基础。

 

       已推荐到财经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紧缩货币供应是否股市暴跌的元凶 尽快解除悬疑,加息越早越好

       已推荐到财经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两会:严防2010年货币政策“被紧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