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老虎精神”毁掉中国股市
董少鹏 ☎ 红墙论股
我国资本市场的上一个虎年是1998年戌寅年,2010年庚寅年是她迎来的第二个虎年。两个虎年相比较,有一些相似之处。我们不应仅仅为赶超而赶超。中国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初衷和归宿都应是“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伴随一声声“虎年吉祥”的祝愿,中国股市迎来了又一个新春。在我们企盼老虎这个生肖形象给人们带来好运的同时,也应当理性地思考中国股市需要怎样的“虎精神”。就是说,我们要去伪存真,弃糟粕取精华,从虎文化中学习和借鉴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东西。
· 两会:防止2010年货币政策“被紧缩”
其一,发展资本市场是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是为赶超而赶超。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老虎勇猛霸气的崇尚无可厚非,但在地球村时代,在现代文明的语境中,我们更应当遵循平等和互利互惠原则,而摒弃动辄当老大的念头。这对于资本市场发展战略而言,也是有借鉴价值的。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正处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必然要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必然要不断壮大资本市场规模和实力,但是,我们不应仅仅为赶超而赶超。中国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初衷和归宿都应是“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截至2009年底,沪深A股市场总市值为24.27万亿元,成为列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在规模超人的同时,更需提高质量。同时,我们也应更淡定从容地看待排序,把“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看得更重一些。
其二,资本市场应为生态平衡作贡献,维护自身生态平衡也很重要。
事实已经证明,即便勇猛超常的老虎,最终也败在了人类不断升级的工商业活动上面。人类“勇于打虎”,滥捕滥杀,加上对森林等自然生态的大范围破坏,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全世界老虎的数量已由20世纪初的大约10万只减少至目前的不足3500只;巴厘虎、里海虎和爪哇虎已灭绝。
在今天,人类的经济活动尤其需要克制,以减少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同时,要采取措施重建生态,改善环境。作为经济活动重要载体的资本市场,如果不能够贯彻这样的理念,那么,轻则游离于生态保护之外,重则成为破坏生态的帮凶。
不仅如此,建立和维护资本市场自身的生态平衡也极端重要。要建立起、维护好筹资者、投资者、监管者以及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法治体系,通过宏观调控、持续监管、市场激励以及文化支持等,保护诚信,维护“三公”原则。
其三,应当进一步鼓励在“三公”原则之下的竞争精神和竞争局面。
被尊崇为“王者”的老虎,尽管勇猛异常,但其得以在自然界生存繁衍,其实并不容易。专家指出,在野外,老虎捕食成功的机率很低,通常15次到20次才能成功一次。当然,老虎捕食机率是自然法则,不能简单对应经济活动。不过,这还是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老虎得以强壮,与其艰苦的野生环境有关;其能够维持强壮,是有代价的。所谓虎虎生气,应当是指老虎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
在资本市场当中,无论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都应当在“三公”原则和秩序之下公平竞争,谁都不应该不劳而获。获得收益,一靠专业,二靠勤奋,这应当成为公平市场的基本法则。在我们这个市场中,总有人鼓吹投机获利,总有人鼓吹不费力气的利益分配。这是公平竞争文化缺失的表现。
在摒弃过度崇尚“王者思维”,进一步认识生态平衡重要性的基础上,我们应当鼓励在“三公”原则和秩序之下的竞争精神和竞争局面。
我国资本市场在近20年的历程中跨越了两个虎年。上一个虎年是1998年戌寅年,2010年庚寅年是她迎来的第二个虎年。两个虎年相比较,有一些相似之处:1998年时,中国股市受亚洲金融危机等影响,持续低迷;随后的1999年,政府连续推出刺激股市发展的政策,引发了著名的“5.19”行情。2009年,中国股市尽管比上一年有所回升,但总体上压力不小,国际金融危机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010年,政府着力落实融资融券以及股指期货两大改革措施,目的也是促进市场发展。
简单的比对历史事件并不太大的意义,但历史经验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理性。我们衷心希望,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中国股市能够克服困难,坚定地迈出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也祝愿广大投资者获得更稳健的收益!
(此稿是为虎年春节后首期报纸写的“新春寄语”,刊发于2010年2月22日证券日报,原题为《中国股市需要理性的“虎精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