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股市大跌启示录:股评人屡屡造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证券广播网”晓菲那样的主持人,其实是股评界的一种折射。
不仅如此糟糕的主持人频频胡说,连我们熟知的一位大学者最近也愣头青起来,连连发表中国股市“大牛”、“特牛”的评论。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需要牛市,但是需要稳健的牛市,需要有风险提示和风险释放机制的牛市,而不是需要一头“愣牛”!
11月8日股市大跌,令绝大多数股评人士跌破了眼镜,这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因为中国的股评人士原本就是见利忘义成风,鲜有认真研究市场的。
但很多投资者没有认识到这早该来临的下跌,却是有些奇怪的——拿自己的钱投资,时刻应当提市场防操纵风险,但不少人在上证综指越过5000点,大盘市盈率接近60倍时,却不肯适当收手。
在上证综指越过5000点后,绝大多数股评人士怕股民不待见,不肯提示风险。即使到了6000点以上,也经常说“短暂震荡,上涨趋势未变”一类的话,简直丧失了人的基本道德。一些新入市的投资者受到蒙蔽,与不健全的股市评论环境有极大关系。
我多次提到,中国股市市盈率是可以高估一些的,但高估也要有尺度。任何一只股票,长期维持高市盈率都是不可能的。为了给各自的股票上涨寻找理由,各路资金可谓挖空了心思。其中不少上市公司与庄家合谋,制造了虚假信息。虽然难以把每个公司的违法违规问题全部侦查出来,但部分查处的困难不大。可以十分肯定地说,相关案件即将公布于众。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11月8日在证监会、国资委主办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规范与发展大会”上表示,上市公司独立性不足,控股股东“越位”干涉上市公司内部事务和股东缺位下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还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公司运作的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违规买卖股票的问题时有发生。这些言论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
大盘从6124点回落,到11月18日暴跌收盘,共跌去794点,跌幅为12.9%,其实幅度并不大。这是我判断大盘调整没有到位的主要依据。而且,上市公司三季度报表的所谓“靓丽”,三成是靠股市虚涨带来的投资收益,是不够牢靠的。
中国证监会多次提示风险,尤其重大的一次行动是在 9月7日召开投资者教育工作座谈会。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副主席范福春、主席助理刘新华,证监会各部门、有关派出机构、各证券期货交易所、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投资保护基金公司、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以及部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销售机构及媒体代表与会。随后,中国证监会指定报纸多次发表提示风险的文章。
针对航空类上市公司重组、国资委管理的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名单等传闻,相关部委迅速澄清并说明情况,打击借传闻或者虚假信息炒作的行为。通过开放到境外股市投资(QDII和港股直通车)分流资金,等等。管理层的调控意图昭然若揭。
直至10月17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明确表示“政府宏观调控不可避免”,政府调控决心已经是再明确不过了。(参见管理层最后一次“打雷”,股市调控即将“落雨”
)
但许多人坚持认为:上市公司业绩高成长,中国石油等优质公司即将回归,证券投资基金的认购热情高涨、股价没有下跌的道理。由于有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这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显得更加可信。其实呢?不管上市公司业绩高成长、还是基金的巨额资金,也不管优质公司回归A股市场、还是政府支持资本市场发展,最终都有尺度,都要兼顾平衡。政府决定出手调控,虽然看似不符合市场经济理念,但实为不得已而为之。
有必要说一说中国石油,让这家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登陆A股市场,不知是多少人心中的梦想。监管者希望用它来平抑过高的市盈率,小投资者希望用它来分享石油市场火爆的收益,机构投资者则希望借用它实现资产的安全配置。但当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真的回归到A股市场时,人们并没有当初那么幸福的感受:中国石油高开于48.60元,随后逐级回落。到11月8日,已经下跌20%。
股评人的说法在7日就出现了新变化:10月5日开盘时说这只股票是任何机构投资者都必须配置的产品,所以40元是保守价格;7日则说,中国石油下跌越多越好,因为跌得多就会涨得多,股市大盘将因此更有涨升的力度。
真的会如此吗?一只股票是否上涨归根结底是由公司的经营情况决定的,而不是跌得多就涨得多。特别是,如果一只股票的定价虚假,跌回去才是常理。
我清楚地知道,不少人对于中国神华的下跌也是不认可的。在他们看来,中国神华拥有在世界处于前列的煤炭储量,中国要消费这些煤炭,神华的价格无可限量。对于中国石油的看法也类似。但是,这样的说法同样似是而非:1、企业最终取胜是靠效益,靠科技,而非大就可以;2、业绩好也经不住高度炒作。全球通行的市盈率规则即使可以在中国有所调整,但调整的幅度应当是有限的。我也看好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中国国航等垄断企业,但是,在大盘和个股股价快速拉高的时候,我坚决选择避让。
一种很大的可能是:11月9日大盘快速回升,并有无数的股评人士重新解读证监会、国资委主办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规范与发展大会”上的信息,提出“国有企业将继续整体上市,因此市场需要稳定”,“基金还是要选择大盘蓝筹股,所以股价不会再跌”,“股指期货将推出,所以机构要买进蓝筹股”等等。同时,也会有技术分析人士说“大盘已经超跌,调整行将结束”一类的话。
对此,我要指出:一、任何利好信息都要在一个基本的法治框架下、在一个基本的市场规则下发挥作用,而不是无限放大;二、所谓的技术分析只有在影响市场运行的所有因素保持大体平衡的情况下才有用,目前国内市场仍然没有发育到这个程度。三、股评人士素质偏低。
有一个情况可以佐证当前市场的浮躁程度,顺便在此一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证券广播网的“糊涂蛋主播”小菲每天和一个股评人就大盘展开对话,因此,她可以作为中国股评界的一面镜子。这个糊涂蛋经常会说出“上证综指今日小幅上涨1.5个点”(1.5个点其实不值一提,客观说出点位即可)、“深圳股市大涨100点”(基础点位已经达到18000点了,100点只是很小的幅度)、“请问投资者能不能想办法使自己的股票涨停”等毫无逻辑的话来。堂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如此糊涂,开口闭口“今日怎么操作一下”,实在危害市场氛围,助长投机情绪。
晓菲这样的主持人,其实是股评界的一种折射。不仅如此糟糕的主持人频频胡说,连我们熟知的一位大学者最近也愣头青起来,连连发表中国股市“大牛”、“特牛”的评论。在他的2007年6月以来的所有文章里,风险似乎无须考虑,牛市代替了一切,遮掩了一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需要牛市,但是需要稳健的牛市,需要有风险提示和风险释放机制的牛市,而不是需要一头“愣牛”!
鉴于股市大盘是在前述背景之下炒高度,其回落是不难理解的。而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股指在现有基础上还会继续下调。
请参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