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放)
“开弓没有回头箭”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总要求
此文原题为《告别“水、面失调”恶性循环》,首发于2006-05-29国际金融报
随着新股发行正式恢复,一些投资者凭着历史经验,认为大盘将不可避免地大幅度下跌;要想保持大盘回升后的稳定局面,就应当少发或不发新股。这是由于对股市过去“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局面心有余悸。
所谓“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是对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缺乏平衡能力,缺乏预期判断,行动盲目急促,使得矛盾持续激化、无从化解的一种形象化的比拟。在过去一个时期内,中国证券市场恰是出现了这样的被动情形。
当然,将市场供需矛盾不能化解的原因都归结到市场管理层身上,也是很不全面的。中国特殊的国情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制约因素,也在相当程度上限制着过去的4任中国证监会领导班子,使他们在“加水”、“加面”问题上常常陷于困顿。并且,由于一些部门的掣肘,中国证监会有时甚至无法独立行使其应当行使的管理职能。
去年启动股权分置改革时,先是被外界指责“无为”后是被人羡慕为“福将”的尚福林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中国证券市场就会出现重大转折。很多人对他的这句话将信将疑,认为这不过是为市场打气的策略而已。大浪淘沙之后,人们终于明白,股改“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开弓没有回头箭”是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总要求,是站在历史高度作出的战略抉择,而绝非某一个部门轻慢的表态。
也有人说,股改确定的“锁一爬二”规则是把股市抛压后移了,一两年后大盘一定会大跌。但笔者以为,届时要大跌到什么程度,也的确不好妄加判断,甚至是跌是升都还是未知数。两三年后,随着股市对大型公司的承接能力提高,大盘价格中枢上移,今天所谓的可怕抛盘也许会变得不那么可怕。
国际股市风云变幻,从没有一个股市因为新股上市而元气全伤的。恰恰相反,新股为股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不竭的活力。当然,当宏观经济景气衰退时,股市会出现整体性萧条,IPO也会大量减少。问题是,至少在未来10年20年内,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是比较务实的预期,除非发生大的战争或者自然灾害。
这决定了我国资本市场将处于长期升势。股改之役还告诉我们,国家明确支持的事,并且这件事也为经济发展所必需,通过努力就一定能办成。过去4年多股市大跌,不是我国经济增长不够强劲,也不是所谓的上市公司质量低下,更不是找不到切实的提升股市的办法,最根本的是,决策层对于如何治理股市出现了认识上的重大偏差。究竟是通过改革完善其缺失的方面,还是否定股市的成绩;究竟是人为挤压所谓的泡沫,还是承认虚拟经济的特殊机制;究竟是通过搞运动和“断水断电”的方式治理市场,还是把监管、执法与发展市场统一起来。所有这些分歧,直接决定着市场建设能否健康进行。
思想不端正,事情办不成。思想端正了,没有条件事情也难办成。目前的中国证券市场,从高层到市场监管部门,思想清晰,战略明确;从市场内外环境来看,条件也是比较好的。所以,证券市场以股改为契机,将能够走出“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恶劣局面,走出一条可持续良性循环的局面。
新股发行将不那么可怕。因为一是监管有效,上市公司透明度明显提高,质量将会比以前可靠;二是管理层对于市场供需矛盾的把握会比较得当;三是市场本身更具有调节和识别能力,各个参与者能够在风险防范和稳健运行上找到坐标。一句话,市场正走向成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