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融时报》三次分析加息政策

(2007-06-01 15:23:01)
标签:

加息

央行

中国股市

董少鹏

分类: 红墙论股
        《金融时报》三次分析加息政策
     
    因为这两天忙,此文只是罗列一下近期《金融时报》有关加息的分析文章,本人就不作评论了。
    这些文章均为记者署名文章,但安排在较为显著的版面位置。记者不是同一个人,编辑部作出的版面处理也许并不包含央行的意思。
    是否加息是个复杂的决策过程,投资者姑且把这些文章释放的信号作为一个参考。最终决定加息,还要依据其他数据和资本市场的具体表现。
 
    4月16日,《金融时报》在显著位置发表题为《从金融数据瞻望今年货币政策走向》的文章,表示“不排除央行年内再度加息可能”。

  这是半个月以来,该报第三次刊该报记者登署名文章,讨论加息问题。文章称,尽管货币政策不应直接以资产价格为最终目标,但应正确地、适时地对资产价格变动作出反应,货币政策应该从支持中期价格稳定的角度来考虑资产价格。
  该报分析第一季度金融数据之后指出,今年管理流动性仍然是货币政策的重点,从3月份M2数据看央行紧缩政策已经达到预期目的,股市的繁荣也达到了分流储蓄的目的。报道还称,要警惕银行贷款流向股市,同时贷款增速也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报道称,央行在调控方面的压力显现,因而,央行仍有可能继续通过存款准备金等手段回收流动性,年内也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性。

   4月9日,《金融时报》在头版发表题为《关注货币政策与金融宏观调控新变数》的评论称,如果上次加息出现符合央行和市场认同的积极效应,央行或许今后会适时再次或多次小幅提高基准利率。文章指出,目前距离央行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该政策对市场的效应应有一个时滞。通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如果出现符合央行和市场认同的积极效应,央行或许今后会适时再次或多次小幅提高基准利率。
    文章同时援引权威报道称,4月3日央行一位副行长在向东盟各国财长和央行官员发表讲话时表示,“我想升息可能是政策考虑范围内的选择之一,因为升息意味着令过热的股市和房屋市场降温”,“而这可能有助于减少资本流入,这胜过仅仅将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准的举措”。

    4月4日,该报发表题为《流动性管理应疏堵并举》的分析文章,提出“未来的货币政策没有悬念,将继续加强流动管理”。“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发行央票以及货币掉期实际上都是采取‘堵’的措施。如果要想治标又治本,只有进一步采取'疏'的措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