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敢有歌吟动地哀——读郁达夫散文《怀鲁迅》

(2023-12-22 13:56:49)
标签:

转载

                       [转载]敢有歌吟动地哀——读郁达夫散文《怀鲁迅》


 怀鲁迅/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象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同样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转载]敢有歌吟动地哀——读郁达夫散文《怀鲁迅》


【读与评】

郁达夫先生的散文《怀鲁迅》是一曲感情的和声,调动了叙述、描写和议论,犹如一首悲愤的协奏曲,动用了各种各样的乐器。

先生先叙述听到噩耗后的奔丧过程。荟萃行李,跳上轮船,洗澡,吞饭,情急心切,匆忙急促,这过程饱含着感情,抑或就是感情支配下的行动。

写丧葬场面的气氛,用人们常说的白描,勾勒出了真诚的脸,悲愤的脸,和将要破裂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接下来便是两段精深的议论,指出了鲁迅灵魂的伟大。这伟大说明我们民族的“尚可以有为”,并非可怜的生物之群;而鲁迅的不被拥护、爱戴、崇仰,更说明我们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鲁迅正是在当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国家中成长以至去世的,这是多么惨重的悲剧,多么沉重的悲伤。

鲁迅逝世之后,一时间文苑里出现了无数篇追怀悼念之作,其中以深沉简短著称者,当推先生的这篇《怀鲁迅》。文章之所以如此感人,把叙述议论熔于一炉,从而奏出一曲感情的和声,恐怕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鲁迅在中国文坛的影响力是没有人能够超越的,而先生对他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在对鲁迅的回忆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是一种朋友去世之悲,战友去世之痛,知音去世之哀,更是出自一种对国家失去鲁迅的惋惜。鲁迅不在了,血色在黑暗中退去;鲁迅不在了,呐喊的声音在稀薄的夜气里消散;鲁迅不在了,那盏划破黑暗的慈爱的灯盏熄灭了;鲁迅不在了,而一个民族,永远的失去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天才,永远的失去了一把不屈的匕首,永远的失去了一个倔强的灵魂,永永远远,不能得到弥补。先生的悲痛,也应该是所有人的悲痛!

先生的《怀鲁迅》仅有四百字,却写得沉郁而厚重。在悼念鲁迅的文章中卓尔不凡。“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这段蕴含寂寞感的文字,极适合写鲁迅。也极适合呈现于依旧寒凝大地的世界。这段文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或鲁迅的“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笔墨沉郁,悲凉,激昂,慷慨,将先生所感受到的黑暗、悲愤、寂寥与希望融为一体。

在先生看来,鲁迅是一个不同凡俗的存在,因而,鲁迅的生命,鲁迅的死,鲁迅的丧葬,绝非世俗的“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可以命名的。“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鲁迅已经成为一种超越时空,超越一切的存在,成为真理与正义,光明与希望的表征,“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这是文章结束时一段象征性的描写,我以为,把一片微红的新月升在了读者眼前,比一般的以乐衬哀的效果还要强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