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当代琐闻:人民币的发行(32)
抗日战争期间到解放战争前期,我们那里用的纸币是晋察冀边区票。后来还同时流行西北农民票、冀南票。它们之间的汇兑率是:二元西北农民票兑换一元晋察冀边区票,一百元晋察冀边区票兑换一元冀南票。
解放战争后期,在离王快镇不远的半沟村、红峪村建立了印人民币的印刷厂。对外说是“新大公司”。我们镇有一些人就到那里工作。在前边《“三反”见闻》提到的那个小学同学的父亲,原来就在“新大公司”工作,是后来和公司一起迁到北京去的。还有一个耿姓的小青年,在点票时自作聪明偷着抽藏了几张,查出后被开除回家。
建国后发行了人民币(旧币),最大面额是五万。那时一元人民币兑换一千元晋察冀边区票。
大约是1955年以后又发行了新的一版人民币。新、旧币之间的兑换率是:一元新版人民币兑换一万元旧币。
以后给我的印象是:纸币的面额增大,就表明货币在贬值。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