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生料栽培的技术要点
(2013-03-27 19:50:37)
标签:
生料栽培平菇平菇栽培技术平菇栽培食用菌栽培技术袁世平文化 |
平菇生料栽培的技术要点
袋发满后开袋即可出菇。生料栽培是指培养料不经蒸气灭菌处理,而是直接用清水拌料或消毒剂拌料如1%-3%的石灰水,或用“菇老爷”牌“施耳康”水溶液拌料(比例为每瓶200毫升的施耳康拌料500公斤),或者用甲醛溶液,硫磺等对料进行熏蒸处理后栽培,此法具投资少,方法简便,能耗小,易推广等优点。但用种量大,病虫害多(特别是20℃以上时)管理难度大,对原料要求高,仅适合北方地区低温时期栽培。
生料栽培在装袋季节温度较高时建议采用短期发酵料,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配料。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选择一个合适的配方,按照配方组料后,料水比1:1.3-1.5加水拌料,调制含水量60%-65%;同时用生石灰水将培养料的PH调至7.5-8。
(2)装袋季节温度较低时,可直接装袋;温度较高时,培养料需要短期发酵处理。发酵处理过程及注意事项见下面。
(3)装袋接种。栽培平菇一般用长而宽的塑料袋,以长45-51厘米,宽24-28厘米为宜,装干料2公斤左右,边装料边接种,接种量10%-15%,多采用三层培养料四层菌种的层播法。
(4)发菌管理。①温度控制。无论室内还是室外发菌都要控制好温度。料温控制在22-25℃为宜,短时间内不应超过28℃。较低温度发菌不仅成功率高,也有利于高产。②湿度控制。发菌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为宜。③光线控制。发菌室保持黑暗或弱光;室外发菌可在菌袋上加盖秸秆等遮光。④适当通风。发菌期间结合温度、湿度情况进行通风,每天2-3次。温度高、湿度大时,应增加通风次数并延长时间;堆放菌袋数量大时也应加强通风。⑤翻堆检查。发现有点片状杂菌发生,应予以拣出并及时进行防治。根据杂菌的种类,可利用注射器注入“菇老爷”牌高效绿霉净或“施耳康”等药液;菌袋杂菌感染严重的,可以小刀切除病变部位,然后将整个菌袋采用“洗澡”的方式,将整个菌袋放在药水中浸泡滚动一下,拿出,然后用透明胶带封住切开的断面,即可继续管理出菇了。同时要在菇房间隔4-5天使用“菇老爷”牌“随缘100烟雾弹”杀菌剂熏蒸一次,或用“菇老爷”牌“施耳康”配制成药液喷洒。
(5)出菇管理。在适宜温度、湿度和良好的通风条件下,经20-3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随后进入出菇管理阶段。该阶段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加大昼夜间温差刺激;增加菇棚空气的相对湿度至85%-95%;加强通风换气管理;增加散射光线刺激、促进子实体原基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