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陆俊龙:国内的MBO太“冠冕堂皇”

(2009-12-20 23:17:58)
标签:

财经

最近听说新浪的老总曹国伟和管理层进行了所谓的MBO,其实要说这是个MBO,不如说只是管理层借助了杠杆资金完成了第一大股东的转变更为合适。其实这也难怪一些媒体错误用词,因为从我国刚刚兴起MBO开始,国内就少有人懂得什么是MBO。MBO其实是一个公司治理领域的专有名词,本来很好理解,其实就是指管理层借用杠杆融资来买断企业90%以上的股权,这个概念本身很好理解,但是我们国内的公司在执行的时候却基本都不满足MBO得基本概念以及它所包含的三个基本要素。

 

1)如果是上市公司MBO,则MBO之前股票必须全流通,而且MBO之后必须退市。而我们大举兴起上市公司MBO的时候,很多国有股根本没有全流通,而且MBO之后也没退市,我想新浪经过这次所谓的“MBO”也不会退市。

 

2)MBO必须是买断至少90%以上的股份!新浪这次所谓的管理层收购只是收购了560万股,因为新浪本身股权分散度比较大,致使这点儿股份(远远不足90%)已经足以稳居第一大股东了。

 

3)MBO必须是杠杆融资,而且收购方不能以被收购方的资产作抵押借款!我相信这点新浪应该是满足的,凭借曹国伟的财力很难把1.8亿美金搞定,而且如果管理层自己出全部资金,这也不符合MBO的定义。所以管理层一定是通过战略投资者、私募基金来募集这笔资金,我想这可能是新浪成为中国首家网络MBO唯一符合的一点。相比之下,一些上市公司的MBO可是利用上市公司的资产作抵押向银行借款来进行MBO,这就是违反法律规定了。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全国上市公司(包括纳斯达克上市的新浪)的MBO几乎都不太合格,因为他们很少能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因此以后还是改为管理层控股比较符合学术概念和通俗易懂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