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黑城子古城墙寻访记
(2020-05-29 14:52:06)
标签:
博客重生新发博文 |
分类: 说吧记忆 |
北票黑城子古城墙寻访记
2020年5月2日,与张振学一行考察北票黑城子城墙,寻找燕长城遗踪。
出朝阳,沿101国道赴北票。再走北房线至黑城子镇。80多公里。
路过台吉,有广告牌“德耀北票,大美台吉”。看到千米竖井遗址。谈论北票万人坑遗址,当年读小学的时候,很羡慕大一点年级的学生徒步去北票参观,等后来我们年级大的时候,学校却不再组织这样的活动了。几年前为城市发展需要,北票和台吉之间往返的小火车也拆掉了。
路过泉巨涌,正赶上集市,转悠,都是当地土产。
路过村井坊酒业景区。早在辽金时期,黑城子(川州)就是北票地区的酿酒中心,可谓“酒城”。近现代的张家烧锅也十分有名。现在,北票村井坊酒已入选辽宁名酒。村井坊企业,几年来已建成辽宁最大的红高粱酒酿造基地,花园式厂区;建成集酒品展示、酿酒工艺改良史、酒文化发展史为一体的酒文化博物馆;成为北票工业旅游第一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每逢节庆,田野山村,油菜花开。把酒临风,畅意抒怀!
路过张振学的老家,章吉营子乡八大谷子村。然后路过他读书的小学。不断唏嘘,当年一个少年,从一个小村走出,然后是成长成人成名,不知有多少里程。
谈到黑城子走出的文化名人,高海涛老师,亲切如在目前。
北票黑城子,辽金古城址。辽代称“宜民”,金代为“川州府宜民县”,后来又称“宝城子”。辽金时期的川州治所原在今北票市南八家子镇四家板村南,叫白川州,辽代后期因大凌河水患,川州治所移至宜民县即今黑城子。
清代为蒙古八旗封地,蒙古语称“哈拉浩特”,意为黑城子。清乾隆年间哈达清格著《塔子沟纪略》有记,清代因其“瓦砾成堆,墙垣尽废,遥望一片黑影”,故称“黑城子”。“黑城子即契丹兴中府所属之川州城也。”
据史载,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蒙古族土默特部归附后金皇太极,部落首领鄂木布。楚琥尔率六万多人迁居巴彦和硕(今北票下府),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建立土默特右翼旗。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位于下府的吐默特右翼旗王府因被大水淹没,迁至黑城子。又一说,吐默特部那木色登三子绰号“黑三爷”。在宝城子封地定居,修建东衙大院,并以其绰号改宝城子为黑城子。
近代沿革,中华民国19年设黑城子乡。1945年设黑城子第二区人民政府。1956年撤区设黑城子乡,1958年建立黑城子人民公社,1983年末建立黑城子乡。1985年4月镇依村名,改建黑城子镇。现有人口1.7万,面积147平方公里。
古之黑城子,横跨辽、金、元、明、清五朝,是朝阳地区南北往来的交通枢纽,商贾云集,望族辈出。
据振学回忆,他母亲解放前曾在王府里,给王府养花。说王府相当气派。
黑城子西北环山,城后为黑城子河,南面丘陵,东临牤牛河,城镇就坐落于河谷冲积平地上。现存古城址,长宽各约一公里,残留夯土城墙,高出地面两三米,已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公路旁都是白杨,参天绿荫。等快到城镇时,看到一处大的院落,就到镇政府了。
有巨大的美术字制作的红色标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致于我们到了镇政府门前,也只能看到“心”和“牢”两个字。
镇政府右行。打听路人,问城墙遗址。
说:“没了,一点都没了。”
当地人怎么会说没有呢。因为之前曾来过几次。
又在村巷中转悠。遇牧羊农民,指引向前。
偶然到了一处院落。正是当年振学读书的中学。黑城子初中。这是旧址,初中已搬迁到别处。
透过废弃的校舍,已能隐约看到黄土之中的高墙了。
这个初中旧址,西临古城的东城墙。几排校舍已经废弃。空留水井和田园。可以遥望城墙内黑城子高中漂亮鲜艳的校舍。
旧址墙上还留着当年的标语: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门洞里的黑板报,还留着粉笔写过的痕迹。
振学讲他读书时的一些趣闻,当时要生炉子取暖,半夜就有同学晕倒在城墙边,老师说那是煤气中毒。当时他和同学经常登上城墙玩。
我们也登上一段城墙,在房屋层叠柴草堆积中,土墙倾颓,依稀黄土。城墙宽有两米多,我们登高的地方,与地面衔接成一个坡度,看不出高度。城墙虽然经过岁月剥蚀,依然显出巨大的体量。墙上长满参天榆树,最粗已有半米。也有树木被放倒锯断留下的树根新痕。
遥望原野,空阔无边,居高临风,胸臆大开。
开车绕古城墙一周。可见多处用于保护的界桩标志。残存城墙时隐时现,最高三四米的样子。
由东向北转角处,立起标志石碑。保护石碑提示,黑城子城址在1988年就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划定城内和城墙外10米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以外50米内为建设控制用地。虽然如此,城墙却渐渐风化老去,甚至被淹没。
北侧土墙尚存,多处挖出豁口通车,有几处修出台阶。杂物,柴草,房舍,车辆,堆积在城墙里外和上面。西侧临公路,护路之杨冲天,痕迹隐约。
杨树已是新绿。围绕镇政府及公路旁,有卫生院,中心小学,集市等等。古城墙里外和千年城址之上,人们纷纭的生活已成常态。
这昔日辉煌的古城,遗迹消弥,空留一线残存的脉络,与田园、民居融合在一起。那隐约的黄土的残喘,被巨大的现代生活压迫殆尽。
一声叹息,再也无历史可以缅怀。
我们几个都很敬业,记得给学生批改作文有时会一直到半夜。第二年我们共同进修大专院校的中文等专业。
记得振学我们一起去宝国老和黑城子,购买教学工具书。《辞海》,1980年8月第一版,28.9元,1986年9月15日购书。当年是每个乡的供销社里,只有一本。最终我们每人也拥有了一本。三年函授学费360元,也是由学校承担。
遇到人生的第一个领导,白书记。如严父如慈母。人生不断成长。情谊深长,令人感怀。
午餐就在古城内一家餐馆用餐。然后计划顺便去寻找古长城遗址。
午餐后骤起风沙。路边巨大的白杨树,也呼啸着抖擞枝干和树叶。路边有巨幅标语“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用在黑城子这一地名上,也别有意趣。
几年前曾考察朝阳境内古长城,尤其是建平境内的燕汉长城。并形成考察论文发表。
朝阳境内的燕长城,是燕国内线长城。在燕昭王(公元前331年至前279年)秦开第一次却东胡建北方五郡时修筑。由河北围场、赤峰喀喇沁旗、向东过老哈河,过建平县境、再入敖汉旗境,然后进入北票市境内,后由北票北部山区前行,进入阜新县界。
据资料,北票这段燕长城全长30多公里,从宝国吐后石头井子进入北票北塔子、台吉营,遗迹时隐时现,大多荒芜无迹可寻。长城以石筑、夯筑和土石结合三种方式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考古调查显示,现有长城墙体15段、烽火台5个、关堡4个。在北塔乡的房身和台吉营乡的六合城各有一座障城遗址,台吉营乡宝善堂烽火台目前是保留比较好的一处。
我们驾车,一路风尘,查资料,用导航,到台吉营子乡生金村赵户沟村民组。
山野茫茫,沟叉中人家参差。多有土沟壕。我们知道长城就在山野中,却无从寻找踪迹。到生金村村委会,可能因为假期的原因,空无一人。
打听路人,说20公里外有长城。导航到化吉营子,已是奈曼地界。其实此地长城,是燕国的外线长城,在燕国力强盛后,拓展边境时修筑。
红黄土地。风电设备大风车,在高高的山岗上飞扬。村庄街头,有老人,妇女,坐在自己家的门口,悠然自在。红砖墙内,一树梨花。
如果不是有专家引领,踏入原野山岗,是很难见到长城遗迹了。
归来,夕阳在迤逦的山上沉静着。
回来,发一段视频到微信朋友圈,北票黑城子,千年古川州。
就不断有朋友追忆起曾经的时光:
“那段老城墙,我念书时经常走城墙,宽度可行车。
“那些年城墙没有人保护,生产队积肥用土等全都挖城墙土。
“这不是我年少时搞对象天天溜达的土城墙么?是黑城子高中不?成文物旅游区了?
“什么时候围起来的?我的青春在这的4年时间就差一点化作了山脉……
黑城子这样的古城址,和全国很多古城一样,命运不测,前景茫然。
地下文物已挖掘殆尽,有些出土过文物的地点,都已回填。或立上一碑以做标识。地上并无古迹遗存,即便是可寻踪迹的城墙,也与现代人的生活融成一体了,民居、田地、杂物等等,与城墙混杂着不能分割。已不可能清空城里城外的居民来保护城墙了。就算立碑立法,也可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日常生活对城墙的侵蚀,但谁又能抗拒了岁月风霜呢。
爱因斯坦说,这世界有两种东西是无限的,一个是人类的愚蠢,一个是宇宙的浩大。
空怀叹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