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识流文学年表
1842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诞生。他最先提出“意识流”、“思想流”的概念。
1856
奥地利心理学家思格蒙·弗洛伊德诞生。他创立了著名的心理分析学说,奠定了 “意识
流”小说的心理学基础。
1859
法国哲学家,心理学家亨利·柏格森诞生。他的直觉主义成为“意识流”小说的哲学基
础。他所提出的“心理时间“和“绵延”的慨念,为打破传统小说的时空结构提供了依
据。
1871
法国著名作家马歇尔.普鲁斯特诞生。
1875
瑞士心理学家长尔·荣格诞生。他创立分析心理学,并提出“集体无意识”的重要理论。
1875
德国著名作家托玛斯.曼证生。
1882
爱尔兰小说家,“意识流”文学大师詹姆斯·乔伊斯诞生。
1882
英国天才的“意识流”女作家、文艺批评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诞生。
1884
威廉.詹姆斯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发表,最先应用了“意识流”这
一术语。
1886
美国作家安比斯·皮文斯《枭河桥纪事》发表,具有较明显的“意识流”倾向。
1887
法国小说家杜夏丹《我们不再去林中》出版。这部小说最先使用“意识流”技巧,尤其
是现代意义的内心独白。
1888 美国著名诗人T.S.艾略特诞生。
1889 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一书出版。在该书第九章中,他对人的意识状态进行了细
致的描述,进一步发挥了他对“意识流”的见解。
1889
柏格森《时间和自由意志》出版。
1889
美国著名作家恩斯特.海明威诞生。
1890
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诞生。
1896
柏格森论文《事物和记忆》发表,提出了“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 可分割的波动之中”的
见解,奉劝小说家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随人物的心理波动来刻画人物。
1897 美国南方派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诞生。
1900
弗洛伊德的实验性著作《释梦》出版。
1904 英国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诞生。
1909 威廉·詹姆斯《多元化的宇宙》出版。
1910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引论》出版。
1910 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分析的五篇讲稿》出版。
1910
威廉.詹姆斯逝世。
1911
柏格森《创造性的进化》出版。
1912
荣格和弗洛伊德在关于力必多(性心理)的本质问题上发生分歧,从此分道分道扬镳。
1913
普鲁斯特出版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这是“意识流”小说的第一部长篇
,公认为“意识流”小说三大杰作之一。
1914
乔伊斯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出版,声言该书的目的是要写出爱尔兰
‘精神史之一章”,其风格和传统小说相去不远。
1914
荣格提出人可以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类型。
1915
美国著名作家素尔.贝娄诞生。
1916
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出版,展现一个孤独青年的意识银幕,表观作者对
爱尔兰社会的不满。
1917
T. S.艾略特的长特《阿.普罗弗洛克的情诗》发表,在诗歌中成功地运用了内心独白
技巧。
1919
伍尔夫的第一篇“意识流”作品《墙上的斑点》发表。
1922 “意识流”小说三大杰作之二,乔伊斯的《尤力西斯》出版。该书被推祟为“意识流”
小说的极至,“意识流”技巧的百科全书。
1922
新西兰女作家卡特林娜.蒙斯菲尔德发表了她的印象派小说《在海湾》。
1924
托玛斯·曼小说《魔山》出版。
1924
伍尔夫的著名文学评论《勃纳特先生和布朗太太》发表。
1925
伍尔夫发表短篇小说《达洛卫夫人》。
1927
伍尔夫表中篇小说《到灯塔去》。
1927
柏格森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7
奥尼尔的剧作《奇异的插曲》发表,主要用旁白来表现人物的真实思想。
1928
弗洛伊德《一种幻想之前途》发表。
1928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共七卷出齐。
1929
“意识流”小说三大杰作之三,福克纳的《喧嚣与愤怒》出版。这部小说反映美国南
方一个奴隶主家族的颓败,并通过记录六个人的意识流动轨迹,表现“人的六个时
代”的情感经验。作品尝试采用了“时序颠倒”、“对位式结构”、“多角度”、
“象征”等新技巧,丰富了“意识流”创作方法。
1929
海明威小说《战地春梦》(另译《别了,武器》)出版,这部作品既是对幻灭心理的
研究,又是对爱情心理的探索。
1931
伍尔夫的短篇小说《波浪》发表。
1932
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八月之光》出版。
1933
托玛斯.曼开始发表《吉斯福系列小说》。
1936
海明威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发表,运用双层次“意识流“手法,着力描写主
人公死前的内心体验。
1936
福克纳的长篇小说《押沙龙,押沙龙》出版。
1937
苏联文艺理论家拉狄克发表论文《詹姆斯·乔伊斯还是和会主义现实主义》。
1939
弗洛伊德逝世。
1939
乔伊斯的最后作品《芬尼根的觉醒》出版,把:意识流技巧引向极端,被称为“梦幻
文学”。
1940
福克纳的“斯诺鲁斯三部曲”之一《村子》出版。
1941
詹姆斯.乔伊斯逝世。
1941
由于精神病反复发作,弗吉尼亚.伍尔夫自杀。
1941
亨利.柏格森逝世。
1942
福克纳把他的短篇小说《狮子》改写为《熊》重新发表。同年又扩写为长篇《去吧,
摩西》。
1948
美国作家罗伯特.潘.华伦发表短篇小说《春寒》和《中午酒》。
1948
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出版《另一些声音,另一些房向》。
1949
卡波特的短篇小说集《夜之树出版。
1950
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1
卡波特的短篇小说《花房》发表并获欧.亨利短篇小说奖。
1951
卡波特《绿萆竖琴》出版。
1952
海明威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出版,把“意识流”技巧与海明威风格结合起来,表
观“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
1953
海明威《老人与海》获普利策奖。
1953
尤金.奥尼尔逝世。
1954
海明威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4
格雷厄姆.格林《短篇小说二十一篇》出版。
1955
托玛斯.曼逝世。
1957
福克纳“斯诺鲁斯三部曲”之二《小镇》出版。
1957
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出版,被评为年度畅销书,并获普利策奖。
1959
福克纳“斯诺鲁斯三部曲”之三《大宅》出版。
1961
卡尔·荣格逝世。
1961
海明威自杀。
1961
福克纳逝世。
1962
英国“新右派”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本》出版,探索人与人交流的可能的
新途径。
1965
T. S.艾略特逝世。
1967
格林厄姆·格林《我们可以借你的丈夫吗》出版。
1969
美国作家克特.冯尼古特的长篇小说《五号屠场》出版,是用独特的“时 间旅行”
手法。
1969
美国女作家乔伊斯.卡洛尔.
欧茨的小说《他们》出版。
1970
索尔.贝娄的《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出版,被认作是后期“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作品。
1970
欧茨的《他们》获美国全国图书奖。
1970
欧茨的短篇小说集《女神及其他女人》出版,其中包括《海滨姑娘》和《关于鲍比.T
案件》。
1976
欧茨的短篇小说《在冰山里》获欧·亨利奖。
1978
苏联文艺批评家伊瓦舎瓦论文《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上》发表,祥细探讨了心理学发展
对文学的巨大影响。
注:此文是博主1982年春学士毕业论文《意识流:理论与实践》(Stream
of Counciousness: Theory and
Practice)的附录部分。基本上是凭借英文资料汇集而成。虽然很幼稚,但可见用功之勤谨、行文之规范。防控
新冠期间闭门家中,整理旧物时找到,无悔少作,敝帚自珍,特将手写体转为电子版重发于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