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2012-12-17 20:59:21)
标签:

贵州

黔东南

小黄村

侗族

侗歌

分类: --->>国内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游览小黄村是令我荣幸的,为何是荣幸呢?因为小黄村是侗族地区远近闻名的“侗歌窝”,男女老幼人人会唱侗歌。 小黄侗歌被称为“嘎小黄”(小黄的歌),自成体系,魅力独特。在小黄,事事用歌,处处有歌。唱歌的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侗族大歌。小黄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的侗族大歌,大都分为女声队和男声队。小黄全村近3O支歌队。从20世纪50年代起,小黄侗族大歌就多次参加全国汇演;2005年小黄代表队参加“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获得“金黔奖”。参加1996年7月,4位小黄姑娘随中国民间艺术团赴法国演唱侗歌。1994年,小黄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侗歌之乡”。1996年,小黄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所以,在这里能碰到免费的侗歌表演,怎能不荣幸?
    在小黄村不仅让我感到荣幸,还有那每时每刻的感动。在这个商业化的年代,著名的乡村已经变得现代,商业,原本朴素的气息已逐渐消失。属于本土的服饰,属于本土的食物,属于本土的土地,都在游客的每次到访而变质。而小黄村,他们的自给自足,他们的歌声,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习惯,以及他们纯朴的令人惊讶的性格。走在村落间,与正在建房子的村民打一处招呼,与正在染布的妇女会心一笑,以及那个招待我们游览小黄村博物馆的老伯伯;无处不让我感动着:原来,中国真的还有这样一片世外桃源。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小黄侗寨距从江县城20多公里,由三个自然村组成,村民多数姓潘,四面环山,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属于典型的山区村寨。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初进小黄村,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村庄,与其他村寨没什么区别,有鼓楼,有木头寨子,有风雨桥,有小河。但是走入其中,就会逐渐发现他的神秘及其特有的魅力。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魅力之一:所有的村民都保持着他们原有的服饰。这在其他村落中真的是少见甚至是没有的,即使是芭莎苗寨,在做生意的人家中也有部分穿着汉族的服饰。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俯视小黄村,安静而祥和。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每家每户的屋顶上都晒着蓝色的布,这就是他们的第二大魅力,所有的服饰都是由家中的妇女手工制成,男士则出门做一些建设房屋的工作。分工明确,男耕女织的世外桃源景象显然在这里可以找得到。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房屋建设在园林之中,远处穿着民族服饰背着孩子的老伯与村民聊天。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在小黄村随处可听到有节奏的拍打声,一开始真的不知道这些声音是从哪发出的,以为是有人在劈柴砍树,找到声源却看到此处景象,妇女们在敲打一些蓝色的像纸一样的东西,我们便猜测是印纸,后来想想,村里弄这么多的印纸做什么,难道是靠这个做生意?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随后,我们便看到每户人家的屋子上都晒着这样蓝色的布,布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微微紫色的光,随风飘舞。原来,这正是每个村民身上穿的衣服。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这个衣服是这么做出来的呢?首先先把一种带颜色的叶子泡在水里,泡出颜色,然后把叶子捞出,再把布染色,晒干,再打压。村民的衣服就做出来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测。只是看这村民的动作想象出来的步骤。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这种叶子就是染布用的。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村民正在捞出泡好的叶子。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叶子被捞出。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布染好,晾干。多么的神奇。走在小黄村,就是走在活生生的博物馆呀!~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放学的小村民们在河里玩耍,旁边就是鹅啊鸭啊,对比城市里的那些小学生们,她们能体验到这种快乐?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梯田中,阳光下,两个村民在闲谈。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傍晚十分,沿街吃了村民烤的大鸡翅膀,酒足饭饱后,侗歌大戏开始!这就是小黄村让我吸引的第三大魅力!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想进鼓楼内,先喝了这三杯酒!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大家围坐在一起,几个穿民族服饰的女生排成一字型,几个瘦小的女生声音一出,真的不像是几个女生发出的!声音既具有穿透力,响亮而清脆!每个听众都发出赞叹的声音,那个声音真是让人鸡皮疙瘩起一地,无法用言语表达。
   侗歌按曲调分为几个派系,小黄侗歌侗族地区称为“嘎小黄”。至今,小黄流传着大量的侗族民歌,丰富多彩,远近闻名,如男女对唱情歌、大歌、琵琶歌、蝉歌、拦路歌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侗族大歌。它是一种无乐器伴奏、无人指挥的多声部合唱,高、中、低音浑为一体,以其和声的完美协调、格调的柔和委婉、旋律的典雅优美著称于世。歌队由一人领唱,然后合唱,时而高亢宽广,时而低沉悠扬,不时听到鸟叫蝉鸣、江河奔流、山谷回响的声音,如林涧潺潺,似虫鸣啾啾,把听众带入到如诗如画的大自然中。娃娃队童声单纯嘹亮,天真活泼;姑娘队的歌声清纯如水,慢慢注入在场的每个人的心田;罗汉队的声音浑厚如山,似穿过天地万物,给人一种神奇的享受,进而产生莫名的冲动。到底是一方灵秀山川之物,能刺透行者的的灵魂,小黄人用他们的悠悠大歌,一次又一次的洗刷行者的心灵。不少到小黄考察的专家、学者听了侗族大歌后,都为其完美的天然和声拍案叫绝,认为这种祖辈流传下来的合唱绝响是一般合唱演员难以练出来的。------摘自小黄村博物馆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唱侗歌的小正太。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侗歌不仅有歌唱表演,而且还有很多的舞台剧式演出。搞笑,滑稽,逗得听众哈哈大笑。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从天亮到天黑一个多小时的表演感觉转眼之间,与演员们合影。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贵州】黔东南-侗歌之乡:小黄村
  
 最为感动的就是参观小黄村的博物馆,小黄村的博物馆是一个老伯伯在保管,因为平时的游客不是很多,所以博物馆也不是经常开着们。因为我们白天的到访,老伯伯去田里了不在家不能开锁,他的女儿让我们晚上6点多到,我们看完侗歌表演6点半,去了老伯伯已经在等着了,然后亲自给我们讲解。虽然整三层的博物馆只有我们2个游客,但是这位老伯伯非常之耐心,为我们一层一层开灯,一层一层讲解。从小黄村的历史,到侗歌,到服饰,到房屋建造,毫不逊色于专业导游。
  随后,他还邀请我们去一个地方,因为语言的不通,我们也没听清楚是去哪,貌似是去请服。但是小黄村夜晚没有路灯,我们对路况也不是很熟,所以我们婉言拒绝了。
  
   因为小黄村到从江县每天只有一班车,8点整班车的司机就在鼓楼门口等候我们,因为我们前一天告诉他我们早上要回从江。
   村民的淳朴,善良,让我感动,让我荣幸。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无时无刻不在追求“高,快”,高水平,快节奏,却忽视了那些最能保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村庄古镇,他们被“高水平”,被“快节奏”,渐渐地失去原有的本性,在中国,已经越来越难看到像小黄村这样的村庄了。不知道小黄村的将来会怎样,但是在我还年轻气盛的时候还能看到这样原生态的景象,就是我今生的荣幸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