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拍摄完远征军老兵钱建民的节目后,回到单位制作后期,同事看到这位远征军老兵的视频时,吓了一跳。

她是被老人的累累伤痕所惊到,95岁的钱老双目失明,而且下巴上有一道深深的疤痕,说话时漏风厉害,一般人看来都会有些心酸,但外人不知道,老人年轻时曾是这样一位翩翩少年。

1940年,满腔热血的钱建民考入陆军机械化学校,学习战车驾驶和指挥。毕业后,他加入远征军,飞跃驼峰航线到达印度,而老人奔赴战场的起源就是对家乡无锡的惨痛记忆。

去采访老人时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语言障碍,老人说着无锡家乡方言,我基本上一句也听不懂,但对老人来说,他忘不了1937年日军侵略无锡的场景,当时年仅15岁的他目睹了日军坦克在无锡城内横行,那时他就发誓要当一个坦克兵,在战场上歼灭日寇。



1944年3月,钱建民的机会来了。在缅甸西北的瓦鲁班,他们战车营在原始森林中发现日军据点,十几辆坦克一起开火,打了个漂亮仗。歼敌数百,缴获战车,关键是打扫战场时他们发现了日军第十八师团的关防大印,原来他们捣毁的是日军第十八师团司令部。

然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不仅让钱建民再也开不了坦克,还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1945年抗战胜利时,钱建民随部队到达贵州,当汽车行驶至大山深处时遇到土匪正在打劫难民,他跳下车营救时,下巴被冷枪击中,汽车玻璃溅起的碎片扎进老人说双眼。由于医疗条件有限,钱建民没能保住双眼,下巴也留下了深深的疤痕,而当时,钱建民年仅23岁。
老人失明后他女儿刚刚出生,所以老人一辈子没见过自己女儿的模样,但几十年来在女儿的悉心照料下,老人过着平静安详的日子,加上许多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们,隔三差五就来陪老人聊天,老人如今的精神状态让很多七八十岁的人都很羡慕。



往事如烟,70多年转瞬即逝,当初的翩翩少年如今已是垂垂老者,收音机是钱建民最忠实的伙伴。从23岁双目失明以来,老人靠着一台小小的收音机,接收着关于这个世界的消息,老爷子的乐观心态让我自愧不如,跟我聊天时他说自己是无锡某电台的“粉丝”,每天追着听,还劝我凡事都要想积极的方面,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态,老人95岁的身板依然还算硬朗,说话更是中气十足。

作为抗战时期的坦克兵,老人最关心的就是军事新闻,从广播中他知道中国有了自己的坦克,知道了中国军队跟俄罗斯进行过联合军演,这些让老人心底埋藏了几十年的一个愿望越来越强烈。

原来,1943年,老人参加远征军,驾驶的就是美军援助的坦克,之前上军校,驾驶的是苏联的坦克,处于积贫积弱的中国根本没有能力生产自己的坦克,老人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驾驶中国自己生产的坦克。
然而,双目失明彻底改变了老人的命运,他只能待在无锡老家的屋里,靠女儿陪伴左右,悉心照料。当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询问他心愿时,老人说出了自己埋藏了几十年的梦想——想到部队摸一摸中国的国产坦克。
可是部队是涉密单位,到哪里去找有坦克的部队呢?为了尽快帮老人实现心愿,志愿者们在微博上向社会求助,没想到,几天之内就有数万转发,许多爱心人士纷纷出谋划策。

没过几天,第一集团军某装甲旅联系到老人家人,希望帮助老人了却心愿,装甲旅是全军第一批列装96A主战坦克的部队,而且在去年的俄罗斯坦克大赛中荣获第二名,距离老人家又近,对于实现他的愿望来说再合适不过。


老人触摸坦克的那动人一刻,我们在节目里做了充分展示,相信跨越七十多年的那一幕会让无数人动容。老人圆梦后,我问他还有什么心愿,他说了很长的一段,因为是无锡话,我只能依靠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袁健给我翻译,而他刚开始翻译就已经哽咽,我才知道,老人说他多么想再给国家做贡献啊,但自己双目失明是个废人,如今只希望去世后捐出遗体,出最后一份力。


几天拍摄下来和老人及他女儿朝夕相处,感情渐深,志愿者袁健告诉我,老人虽然双目失明,但是内心明亮,记忆力惊人,只要跟老爷子做过自我介绍聊过天,即使几年之后他凭声音依然可以认出。我告别时特意跟老爷子说,我一定会再来看他,到时候要检查他是否能记得我的声音,老人哈哈大笑,满口答应。

即将踏上去第一集团军某装甲旅的旅途,埋藏心中几十年的愿望即将实现,老人将会做出什么举动?装甲旅的官兵们又给老人准备了哪些惊喜?
12月28日、29日,每晚20:00
两集节目《一个抗战老兵的心愿》
央视军事农业频道《军事纪实》
为您倾情奉献!
编导:余海玉
摄像:陶然 黄俊
剪辑:牛文轩 鄢文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