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烈日炎炎,位于滇东山岳丛林地带的某综合训练基地俨然盛夏时节,由昆明民族干部学院组织的连续两昼夜不间断高强度的“突击-2016”山地战技术比武正在上演!空气中充满着焦灼紧张的气味!
这次比武共有五所部队院校的126名队员参赛,主办方将他们从A到N编成14个战斗分队,每队9人,在比武中一旦超过4名队员“阵亡”,该队即被淘汰,而判定“阵亡”的标准又极为严苛。
在依靠绳索牵引横越渡河过程中,队员们衣角沾水就会“阵亡”,不少人对此提出质疑,但由各军事学科教员们组成的裁判组认为,河流是实战中交战双方重点布防目标,而水流通电又是常用防御手段,所以不接触水面是牵引横越的基本要求。
比武规则来自实战、高于实战。在水上操舟课目中,救生衣的每一颗扣子都是扣分点,而任何操作失误都可能导致“阵亡”。“作战不能只求快,如果扣子没扣好,肯定会影响落水自救和战斗动作。”
比武第一天,队员们冲到石柱山下,不禁被这座坡度几乎90度的石头山给难住了,但任务就是命令,他们借助辅助器材,开始了极限攀登。
面对前所未有的考验,几乎所有的队员都选择战斗到底。
在海拔超过2500米的山岳丛林地进行不间断比武,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非常大。艰险的比武环境是实战化背景的重要基础,而滇东的山岳丛林地给队员们带来的挑战更是非同小可。
“宁可累倒,决不投降。”由于山高林密、地形复杂,很多队员已经累虚脱了。
在野外生存中,由于高山缺水,加上天气炎热,饮用水短缺是参赛队员们必须面对的难题,很多时候,他们只能喝河沟里未加处理的水。
当所有参赛队员都聚集于总结表彰大会现场,胜败已经不再重要,无论是冠军还是被淘汰的人都感到获益良多,“突击-2016”山地战技术比武邀请赛的大胆尝试引发了大家对未来军官培养模式的思考。
在比武筹备阶段,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就确定了教九考十、适度拓展、源于高于、实战倒逼的总原则,就是希望通过实战化比武激发军校学员实现涅槃。
“我相信参赛的学员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次比武,当战争来临,这些记忆会成为他们克敌制胜的宝贵经验。”
编导:胡阳
摄像:廖冰
剪辑:牛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