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战巴蜀①——挺进“地震孤城”》
(2013-04-23 17:06:24)《再战巴蜀①——挺进“地震孤城”》
在得知四川芦山地震发生的第一时刻,《军事纪实》栏目第一批派出三名记者冯珈、吴嵘和王柯鑫跟随救援部队直奔灾区一线,真实记录了大量灾区情况和部队救援行动。随着救援的深入和对灾情的了解,在地震过去24小时后,前方记者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聚集在了一条通向“地震孤城”宝兴县的生命通道上。
宝兴县位于四川省西部,是雅安市所辖的一个县,距离此次震中芦山县仅42.3公里,人口5.4万余人。而眼前的这条四川省道S210公路是进入宝兴县的唯一通道,这条道路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悬崖,沿途存在多处塌方,再加上余震不断,道路一直无法抢修通畅,宝兴县成了一座与外界阻隔的“地震孤城”,除了徒步到达以外,运送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车辆始终难以进入宝兴县城。更让人担忧的是,在灾情严重的宝兴县灵关镇,房屋受损严重,整个镇子已断电断水,这对刚刚遭受地震侵袭的百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就在我们记者行进的过程中,前面突然不让通行了。因为里面进去的车子太多了,出来的车子也出不来,进去的车子也进不去,里面的伤员也运不出来,进去反而是误事,所以为了保证伤员按时运出来,然后及时救治,暂时把路先封一下,等里面的车子出来以后,然后再及时地放行。
经过30分钟的等待,车辆被逐步放行,我们跟随成都军区的救援车沿S210省道向着宝兴县开始进发。
就在我们踏上这条省道之前,为了打通通往各灾区的生命之路,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正在进行艰苦鏖战。由于余震不断,山路难行,不仅发生了救援车辆坠崖的惨剧,还有的战士也在开路过程中被飞落的石块砸中而受伤。
那么,在这条通往宝兴县的生命通道上,我们又将会遇到怎样的情况呢?
为了不使道路拥堵和从安全角度出发,也为了尽快到达宝兴,随行的部队同志建议我们不要停车拍摄。越往前走,我们的记者心里也有些害怕,因为下面的这个护栏,已经基本上全部没有了,而且明显是被石头砸毁的。
经历了走走停停之后,在距离宝兴县城15公里的地方,我们的车彻底无法前进了。由于沿途多处塌方,巨石挡在路面,加上道路狭窄,难以容纳多台工程车同时施工,因此前方道路的抢修难度非常大。
在徒步赶往宝兴县城的路上,我们又遇到了一位宝兴县当地志愿者,他主动邀请我们搭乘他的私家车,他希望能够带我们去看看宝兴县的情况,能让外界更多地了解这里的情况。
灾难面前,人们没有被打垮,他们放下悲伤,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救援当中。
距离宝兴县城越来越近,路边被挤压变形的房屋和瓦砾碎片清晰可见。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的医护人员,最初也是徒步进入宝兴县城的,和当地医护人员一起负责对危重病人进行救治和转送工作。
此时有一名女孩要经陆路转运,由于她伤情较重,医务人员对其伤口进行简单处理后,女孩将迅速被送往医疗条件较好的雅安医院进行救治。
由于这条道路只有一米多宽,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武警官兵只能通过人抬肩扛的方式把受伤群众输送到天全县,再通过车辆运送到雅安。
地震后,由于塌方,道路下陷,土石松软,官兵们稍不留意就会滑到山涧里去。我们想起一路上遇到的山石滚落的场景,如果碰到余震,走在这条道路上的官兵根本无处躲藏,然而救援队的官兵没有丝毫的慌张,他们义无反顾地往汽车运输点奔袭着。
二十分钟后,武警官兵终于把受伤女孩安全地送到了汽车输送点。
官兵们疲惫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山路上,尽管山路充满了危险,但他们却没有丝毫畏惧,用有力的双手传递着生命的希望。
截至4月21日17时,经过清障人员的昼夜奋战,芦山县城通往宝兴县灵关镇的S210省道终于疏通,车辆可以通行。这就意味着“地震孤岛”宝兴县的受灾群众将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救治,而更多的救援队伍也将陆续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