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军医妙手施救 花季女孩重新舞动人生

(2011-02-21 10:24:22)
标签:

舞蹈

军医

吴景文

女孩

共济失调

遗传

军事

分类: 精彩文稿

 

曾经被誉为最具魅力奥运宝贝的花季少女,突然患上疑难疾病, 变得行走不稳,步履蹒跚。 在对生命绝望的时刻, 女孩在网上发出了一封“自杀”的邮件, 解放军第211医院的军医恰巧看到了这封邮件, 救助女孩的医疗行动迅速展开。央视7套《军事纪实》2月21日晚20:03分播出《生命的舞台》,敬请关注。

 

一个陌生女孩的来信

2010年11月2日晚, 哈尔滨飘起了鹅毛大雪, 解放军第211医院军医吴景文忙完一天的工作,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家里。他习惯性地在睡前打开电脑, 查看邮箱。然而,一封奇怪的邮件, 突然搅得他睡意全无,他的心如同窗外不断吹起的寒风一样,越来越冰凉。

吴景文是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分所所长,解放军第211医院干细胞治疗中心主任,教授。作为干细胞移植方面的专家,他经常收到患者咨询求助的来信。

可是眼前的这封邮件,却很是特别。 发信人是一个陌生女孩,除了短短的几行字, 信的末尾还附上了很多照片和舞蹈视频。

 

信的内容:

我一直以为能站在舞台中央

用自己的身体自由地表达内心

是上天对我最大的宠爱

可是我错了

这20年来对舞台的付出

现在都成了一场诅咒

现在

我连最基本的平衡能力都没有了

甚至连喝水都会让我致命

除了这些

还有心灵上那永远还不清的债

我太累了

也许蝴蝶终究只有一刹那的美丽老军医妙手施救 <wbr>花季女孩重新舞动人生

老军医妙手施救 <wbr>花季女孩重新舞动人生

老军医妙手施救 <wbr>花季女孩重新舞动人生

处于职业的敏感,根据女孩在邮件里透露出的简单信息,吴景文初步判断,这个陌生的女孩很有可能患上了一种名叫“共济失调”的神经系统疾病.

吴景文曾经就收治过这样的病人。这些患者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很不协调。随着病情发展,他们完全丧失行走能力,卧床不起,连吃饭、喝水都有可能会被呛, 他们时刻都游走在死亡的边缘。.

吴景文不忍想象,一个靠柔美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感的女孩,偏偏和这种病联系在一起。

然而此刻,让吴景文难以理解的是,按照经验,患者的来信大都是把自己的病况讲得很清楚,可眼前,从女孩的这封信里,吴景文并没有感觉到她有任何想接受治疗或是求助的意思。

这个女孩是谁?她为什么要给自己发来这样一封信?做事一向严谨的吴景文立即给女孩回了邮件,希望得到更多的信息。

可是,让吴景文没有想到,随后几天,他的回复就像石沉大海一样,再没有了任何音讯。

哈尔滨很快就要进入冬季最冷的时候了,看到那个可怜的女孩仍然没有任何消息,吴景文的心揪得更紧了。他再次给女孩发去了邮件,并根据自己的初步判断,尝试性地给女孩发去了治疗方案。

吴景文心里很清楚,女孩的病如果真的是他所判断的“共济失调”,那么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很难治愈的。

但是,这个可怜的孩子也并非完全失去了希望。在常规的治疗手段之外, 吴景文还有另外一种方法,恰好能够帮助到这个女孩。

从十多年前开始,吴景文和他的科研团队就开展了干细胞移植方面的研究。

干细胞是人体最原始的细胞, 在特定的条件下干细胞可分化成为一种或多种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细胞,因此,干细胞又被称为“万用细胞”。干细胞研究和克隆技术、基因工程被并称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三大科学成就。

 

现在,吴景文和他的团队已经拥有一个具有国际标准化的干细胞实验室。并且已经在干细胞研发,应用,和临床治疗等领域走在了国际前列,在对2000多例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患者进行的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治愈率高达75%以上。

吴景文觉得,这项先进的医疗技术,也许能够帮助到这个正处在生命边缘的陌生女孩。

然而,女孩的病情现在究竟怎么样了?她在哪里?她还能看到吴景文的回复吗?除了病痛,她信中那句“永远还不清的债”又是什么意思?她的心里还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此刻,一个个疑问笼罩在他的心里。老军医妙手施救 <wbr>花季女孩重新舞动人生

老军医妙手施救 <wbr>花季女孩重新舞动人生

老军医妙手施救 <wbr>花季女孩重新舞动人生

八天后患病女孩出现

2010年11月10日,吴景文收到陌生女孩发来邮件后的第八天。连续下了几天大雪的哈尔滨,天气开始逐渐放晴。

一个面容清秀的女孩在母亲的搀扶下, 艰难地走进了解放军211医院干细胞治疗中心. 她的到来, 终于解开了一直困扰在吴景文心中的谜。

这个女孩名叫高晓,今年23岁,家住河北省秦皇岛市。就是她给吴景文发来了那封奇怪的邮件。

见到高晓,吴景文不敢有半点耽搁,立刻给她做了检查,而检查的结果让干细胞治疗中心的医务人员无不感到是震惊。她的病情发展得非常快,她已经达到了一个中重度的程度,已经相当严重了,如果再不进行治疗,就很有可能卧床不起。她每次呛的时候就维持一种趴着的姿势,然后用力的去呼气,先把水顶出来,这时候她非常痛苦,嘴唇憋得都发紫了。

高晓的病情怎么会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她当初为什么要给吴景文发来那样一封邮件?她信中那句“永远还不清的债”又是什么意思呢?吴景文一一做了详细的了解。

 

遗传怪病折磨父女俩

高晓的父亲是一名舞蹈教师,子承父业,高晓从4岁起,就登台演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漂亮女孩的舞蹈天赋逐渐释放,在舞台上她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 每次站在聚光灯下绽放自己的美丽,是她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刻。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高晓凭借自己优美的舞姿成为了秦皇岛赛区最具魅力的奥运宝贝。眼看灿烂的人生就要展开,可她的身体却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奇怪的变化。

刚开始就走路像是踩了棉花一样很不稳。仅仅不到半年时间,高晓就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身体的平衡,走起路来随时都有可能摔倒。这个曾经充满着欢笑的幸福之家,变得越来越清冷,为女儿求医治病, 成了年迈的父母生命中唯一的事。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一家人为女儿的病四处奔波的时候,高晓的父亲因为长期过度劳累和紧张,也显现出了 “共济失调”的症状。跳了一辈子舞蹈的父亲,也倒下了。

为了能够省下钱来,给心爱的女儿更多康复的希望,苍老的父亲一次又一次地放弃治疗的机会。但是一家人苦苦换来的却是越来越微弱的希望,直至绝望。

看到曾经幸福的小家,就这样碎了,看到父亲因为自己,一次次放弃生命的希望,高晓再也经不起病痛的折磨和内心的煎熬,她决定以死来了结这一切。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高晓把自己对舞蹈的痴迷、对无情的命运之神的悲叹都写了下来,一遍又一遍发向陌生的电子邮箱,她不期望能有什么奇迹,只是希望这个世界上还有人知道她来过, 她想把自己的美丽尽量多留一点在这个世界上。

尽管一直紧张关注着高晓一举一动的父母及时发现了女儿情绪的波动,并制止了她不理智的行为。但是未来的希望呢?脆弱的一家人只能默默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然而,连高晓自己也没有想到,她在生命最后时刻发出的那封邮件,竟然意外地被干细胞移植方面的专家吴景文收到了,也正是吴景文这个陌生人的主动询问和不断发去的资料,让高晓感受到了来自家庭以外的关心和温暖。

这个愁云密布的家庭好像看到了一线光明,尽管那光还捉摸不定,高晓的妈妈还是决定带女儿去哈尔滨,她不要女儿带着遗憾度过余生。

听了高晓母女的讲述,吴景文沉默了下来。此时他明白, 自己不仅仅要给予高晓重新回到舞台的希望, 还要担负起一个父亲的生命的托付。

吴景文也终于明白了高晓曾经在信中写到的 “心灵上永远还不清的债” 那句话的含义,他深深地体会到了高晓内心深处那份对父亲说不出的情感。

经过系统的检查,吴景文最后确诊高晓所患的疾病是 “遗传性共济失调—小脑萎缩”。然而吴景文并没有立即给高晓安排进行干细胞移植手术,而是进行了一个特别的安排。老军医妙手施救 <wbr>花季女孩重新舞动人生

老军医妙手施救 <wbr>花季女孩重新舞动人生

老军医妙手施救 <wbr>花季女孩重新舞动人生

老军医妙手施救 <wbr>花季女孩重新舞动人生

“坚持”在“希望”就在

吴景文明白,现在更为重要的,是要缓解高晓内心的压力,这样才能让她更安心地接受治疗。

吴景文给高晓介绍认识了两个特殊的小病友。这两个孩子名叫大双和小双,兄弟俩在四川老家有一个亲哥哥,今年15岁,是一名脑瘫患者。十多年来,为了给哥哥治疗,父母已经倾其所有,但是效果都不是理想。后来母亲再次怀孕,一家人本以为生活从此会出现一丝新的希望。

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大双和小双的出生,再次把本来就无比脆弱的一家人推向更深的黑暗。在大小双半岁的时候, 查出了和他们哥哥同样的病, 脑瘫。

脑瘫是一种致残性的疾病,可以导致患儿智力,语言及行动方面的障碍,在当今的医学领域仍然是一大难题。面对三个脑瘫的孩子,面对今后的生活,母亲的心碎了。

但是,在接二连三的打击面前,大小双的父母始终没有放弃希望, 只要听说能有给孩子治病的地方,他们四处借钱也要带着孩子们去看。

最终,在解放军第211医院,大小双接受了干细胞移植治疗,而奇迹也就在这里诞生了。

孩子这个主动坐起的小小的动作,成了一家人十多年来最大的喜事儿。随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深入,大小双的情况越来越好,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父母的预想。一声清脆的“爸爸”,让一场做了十多年的噩梦,醒来了。

大小双的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以及他们在绝望中不断坚持,终于迎来希望和奇迹的精神, 让高晓的内心起了变化。

此刻,高晓也明白了吴景文的良苦用心。即使在最深的绝望中,只要坚持,只要心存希望,就一定能等到幸福来临的那一刻。她此刻的坚持和信心, 也是给予远方父亲的最大安慰和希望。

2010年11月15日,高晓和大小双一起被推进了干细胞移植室。让高晓感到意外的是,这所谓的手术和她之前的想像有着很大的差别。

原来,干细胞移植的手术并不是我们常人所想象的那么复杂, 移植方式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决定的. 这些移植方式包括显微镜下的微创移植、动脉介入移植、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移植,以及静脉输入移植等等。

 

重登熟悉的舞台舞动人生

根据患者的病情,干细胞移植一般需要进行4次到6次。随着治疗的深入,奇迹终于在高晓身上发生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高晓的病症不仅得到了控制,而且身体状况也开始逐渐恢复,她甚至可以重新做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了。

经受了整整两年病痛的折磨和绝望的煎熬,高晓终于在与病魔的对抗中一天天强壮起来,她仔细体会着自己身体上每一点微妙的变化。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连续治疗,出院的日子终于到了,之后的日子里高晓只需要回家再做一些常规的康复治疗,就可以恢复到最佳状态了。

出院这天, 为了鼓励高晓更好地康复,医院特意给这个曾经在生命悬崖上徘徊过的女孩准备了一场特别的欢送会。

亲切的笑脸、温暖的鼓励,像是初春灿烂的阳光,穿透一家人头顶曾经挥之不去的乌云,逐渐温暖了高晓曾经因绝望而冰冷的内心。吴景文也主动提出会帮助高晓的父亲进行干细胞治疗,让曾经的幸福再次回到这个飘摇中的小家。

按耐不住内心的感动和喜悦,高晓决定用舞蹈向大家表达心中无尽谢意,此刻她仿佛真的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舞台。

2010年11月29日,高晓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短短一个月在哈尔滨的治疗,不仅使高晓的身体得到奇迹般的恢复,更重要的是, 她还收获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信心和希望。而这些,也是高晓对父亲的最大回报。

一个月,生死两重天,这个年轻女孩深深明白了,希望和绝望有时真的只有一墙之隔,有信心、能坚持、走过去,生之希望和人间温暖永远都不会将自己抛弃。

送走了高晓, 吴景文和干细胞治疗中心的医务人员, 依旧不断地忙碌着, 作为人民军医,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和平年代,他们都孜孜以求地破解医学难题、攀登医学高峰、缔造医学奇迹,他们不放弃任何一条宝贵的生命, 他们给承受着最深重苦难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这是人民军医永远庄严的承诺和神圣使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