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上漂泊众官兵“情定”微山湖   远洋补给“三兄弟”喜迎大联欢

(2011-01-03 17:53:11)
标签:

微山湖

靠帮

补给

战友

联欢

分类: 精彩文稿

    2010年4月5日,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正式执行任务第18天,800多名官兵已在海面上漂泊了768小时,此时他们距离最近的陆地125海里,而距离中国领土4400海里,他们平均5天可以和家人通话10分钟,索马里地区平均气温30度……央视7套《军事纪实》2011年1月3日晚20:03分播出7集大型高清纪录片《护航正在进行》,第五集《远洋补给舰》,敬请关注。

 

解析“微山湖”靠帮补给

这一组组数字便是护航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远离祖国的陌生海域,与这些肩负特殊使命的官兵终日相伴的是孤独寂寞和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半年的护航周期对于每名官兵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在这段无法靠岸的护航岁月中,也许最能够让每名官兵兴奋的事,就是三艘舰艇的靠帮补给了,当两艘战斗舰艇紧靠在比自身体积庞大数倍的“微山湖”号补给舰两侧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说便像一次靠岸,在每名护航官兵的心中,“微山湖”舰就是他们在异国他乡期盼的港湾。那么,“微山湖”究竟是一艘怎样的远洋补给舰呢?

这一天,海军“广州”舰和“巢湖”舰两艘战舰上传开了一条让大家兴奋的消息:两天后,护航编队中的“微山湖”号远洋综合补给舰将要对两艘战斗舰艇同时进行物资补给。这对于已经在亚丁湾海面漂泊了多日的护航官兵来说是一条喜讯。大家之所以会感到无比兴奋,并不是因为两艘舰艇上已经没有食品供应了,而是因为这次靠帮还将为几百名官兵提供一种情感交流的机会。

两天后的清晨,天还没有亮,许多舰员便早早地走出了船舱,他们急切地观察海况条件和天气情况,因为这是今天靠帮补给能否顺利实施的决定因素。其实在海上进行靠帮补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让三艘舰艇在起伏不定的海面上靠在一起进行物资输送,这其中的技术难度非常高。

在整个护航周期中,一般对舰艇进行补给的周期为20天。5月4日,这天是预定的海上补给日期,可是天公不作美,这一天的亚丁湾海域天气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海面上风浪很大,并不适合进行靠帮补给。然而由于战斗舰急需油料以便继续为商船护航,所以两舰的指挥员决定冒险一试。

 

靠帮补给,最重要的问题,便是要解决两艘舰艇的同步航行。这一天,要在暗流涌动的海面上让两艘舰艇完全步调一致地紧贴在一起,难度很大。

此时,“微山湖”舰上的战士正在抛揽,这个工作至关重要。

经过多次调整,两艘舰艇终于慢慢地靠近,正当战士们准备收紧缆绳的时候,一个浪头猛然打了过来,在巨大海浪的冲撞下,两艘舰艇的航向突然发生了偏离。此时两艘舰艇的距离越来越近,眼看就要撞在一起时,官兵们奋力掌舵,最终避免了两舰碰撞在一起。然而,尽管海况越来越凶险,但官兵们依然决定进行强行补给。

短短半小时内,两次靠帮尝试均以失败告终,舰队指挥员焦急地观察着海面。在等待了半小时后,海上的波浪似乎平静了一些,于是指挥员果断下令进行第三次的靠帮尝试。

第三次靠帮最终获得了成功,激动的两舰官兵兴奋地拥抱在一起,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也让许多官兵们记忆深刻。而指挥员们说,在极端海况条件下进行补给,不仅仅是为了给战斗舰输送物资的需要,更是为了适应未来实战的需要。

时隔两个多月后,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又要迎来新一轮的补给。此时的海面十分平静,这样的状况是靠帮补给的好时机。这次,三艘舰艇同时补给的行动有条不紊地开始执行。

今天的靠帮行动进行的非常顺利,随着三艘舰艇越靠越近,舰艇官兵们也更加兴奋,因为这是他们期盼已久的时刻。看着已经许久未见的战友,此时心灵的补给也许比物资的补给更加重要。

难得的靠帮给三艘军舰上的护航官兵们提供了一次情感上的补给,久别重逢的喜悦蔓延在军舰的每个角落。同时,通过三舰并靠,“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同时为两艘战舰进行物资补给,这样的方式也发挥了其最大的补给效能。

海上补给的物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液态物资,包括油料和淡水,还有一类是干货,包括蔬菜、肉类等生活用品。在靠帮补给的前提下,这些物资可以进行多点补给,工作的效率和横向航行补给比较起来有着明显地提高。

每次补给,战士们最渴望的就是能够见到绿色的食物,蔬菜、水果这些在陆地上随处可见的简单食品,在护航官兵的眼中却尤其珍贵。因为在长达半年的护航岁月中,这些绿色食品相对于肉制品来说更加不易长时间保鲜。对经历过第一次护航岁月的吴月松来说,那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没在补给 就在护航途中

种类有限,就在口味和做法上下功夫,当时吴月松带领炊事班的战友可是花了不少的心思。但无论想尽多少办法,能留下来供他们做的菜始终就那么几种,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护航官兵的伙食。

海军舰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时间长、人员多,远离后方保障基地,蔬菜保障是制约编队远航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护航官兵在长时间远离陆地的情况下还能吃上青菜,海军后勤部组织科研人员,优选国内外先进的蔬菜复合气调保鲜工艺,对较为常见的10多种绿叶菜进行了多次保鲜试验,最终研制出了适合舰船冷藏的蔬菜保鲜技术。

这里就是位于“微山湖”舰上的冷库,虽然舰队已经抵达这里几个月,可是今天从这里源源不断运出的蔬菜,却依然像刚离开祖国时一样新鲜。这一抹难得的绿色让官兵们为之兴奋。

然而,这些新鲜蔬菜在转移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亚丁湾酷热的空气。在转运的现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物资一离开菜库,战士们就会采用这种最便捷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这些物资从“微山湖”舰迅速转移到战舰的菜库里,以保证战士们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还能吃到这些蔬菜和水果。

此时室外的气温达到了四五十度,而冷库内的温度控制在零下10度,这一冷一热的环境变化,其实对这些以最快速度进行转运物资的官兵们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可是为了能够让船上的战友们开心的在餐桌上见到这些稀罕物,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漫长单调的护航生活中,即使是一盘最简单的绿叶蔬菜也能够激起官兵们坚持的信念,这便是最朴实简单的护航官兵,这就是最实实在在的护航岁月。这个肩负着神圣使命的战斗集体,用最顽强的精神进行着特殊的战斗,在这辽阔的海域上激荡着中国军人的坚强魂魄。

顺利执行完补给任务,“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离开了两艘兄弟舰艇,很快又开始了它的另一个使命,单独护卫往来商船。因此,在“微山湖”舰上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如果我们没在补给,那么我们就在护航的途中”。

就在第五批护航编队刚刚开启护航使命的第五天,正是“微山湖”舰遭遇了中国海军执行护航任务以来最大规模的海盗袭击,并且最终击溃了疯狂的海盗。

其实,这艘舰艇的传奇之处还不止于此,在中国海军护航的漫长岁月中,这艘舰艇还是资历最老、参与护航次数最多的舰艇,先后参加了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五批以及接下来的第六批共计四次的护航行动,可以说这艘舰艇为中国海军护航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我们跟随护航的采访过程中,我们也对这艘舰艇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微山湖”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综合补给舰,舰长171.4米,宽24.6米,吃水深度9米,排水量23000吨。如此巨大的水面舰艇,极大限度提升了中国海军的远洋航行能力。跟随舰长陈再良,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这艘传奇舰艇的奥秘所在。

设备的先进决定了“微山湖”舰补给方式的多样性。由于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连续不断地执行护航任务,“微山湖”舰和两艘主要担负编队护航的战斗舰靠在一起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为了节省时间,更多时候“微山湖”舰都是在航行中为忙碌的护航战斗舰进行物资补给。

陈利先所说的危险更多的是来自于补给时的海况条件。如果海况好,两艘舰艇就可以很容易保持一种相对静止的速度共同前行,补给装备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威胁,而当海面状况变得不稳定的时候,要想迅速补给的话,难度就相对增加了。

目前,“微山湖”舰所使用的其中一套重要补给装备就是动力补偿系统。两艘舰艇在航行中不可避免的会拉大或缩小相隔距离,而要想让输送钢缆始终保持张力,就要靠这套系统的调配。动力补偿系统虽然先进,但如果在恶劣的海况条件下进行横向航行补给,补给部门的压力依然很大。

因为可以边航行边补给,所以这种补给方式不会过多影响到整个编队的行进,但对海军官兵来讲,横向航行补给过程中他们却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要想顺利安全地完成补给任务,就要求各个岗位对舰艇的操作、对海况的实时判断、对补给进度的掌握都必须做到衔接紧密、一丝不苟。一旦稍有闪失,就有可能造成补给设备的损坏,而这不仅会给远离国土的海军官兵带来维护上的困难,还将直接影响护航编队的整体计划和被护商船的安全。

 

“微山湖” 承载着年轻官兵远洋的梦想

其实,根据不同的海况条件和对补给时间的不同要求,补给舰可以在多种条件下对战斗舰进行及时有效地物资输送。在“微山湖”舰上配备着4艘小艇,它们的使用频率不是很高。但是,如需达到既不影响整个编队的前进,又能迅速提供急需物资的效果,与其他动辄就要花费数个小时的补给方式比起来,这几艘小艇便会派上大用场。

虽然担负着多项任务,但“微山湖”舰官兵在亚丁湾的日子里却乐此不疲。由于船体的特殊结构,战士们将海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一天中最热闹的地方当数晚饭后的甲板,不当班的官兵一般都在这个时候自发的进行锻炼。跑步、快速走,甚至呼啦圈、羽毛球这样的运动项目都可以在舰艇的各个角落找到踪影。

长时间生活在有限的空间里,单调和乏味是无法逃避的心理障碍。但护航官兵依然延续着陆地上养成的锻炼习惯。人们可能很难想像,在远离国土的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海军官兵始终保持着如此积极的生活状态。

在大多数人的视线里,似乎更加关注英武的战斗舰艇如何驰骋在深蓝色的海面上。其实就在这些战舰身后,还有这艘憨态可掬的海上补给先锋——“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他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履行着补给和护航的使命。当把一艘远洋舰艇所肩负的使命责任和工作状态整合在一起时,我们看到的就不止是一艘由人操控的机器,而是一个充溢着舰艇官兵情感与责任,有血有肉的忠实伙伴,这个伙伴便是战斗舰艇的坚强后盾。

自2008年12月中国海军开启护航使命以来,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整整两年的时间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先后参加了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五批、第六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创造了中国海军舰艇执行护航任务时间最长、里程最多等多项纪录。

无论是过去现在和未来,“微山湖”舰始终承载着中国海军官兵的远洋梦想;在惊涛骇浪间,“微山湖”号以及更多的远洋综合补给舰也始终伴随着祖国的战舰驰骋在深蓝色的海水之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