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护航编队破“群攻” 成功突围

(2010-12-15 13:19:29)
标签:

亚丁湾

第四批

护航

狼群

围攻

特战队员

军事

分类: 精彩文稿

    数十艘疑似海盗小艇突然插入中国海军护航舰艇编队,面对狼群攻击,被护商船还能不能安全航行?英勇的海军特战队员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考验?央视7套《军事纪实》12月15日晚20:03播出《“狼群”突围》,敬请收看!

 

 

护航编队破“群攻” <wbr>成功突围

护航编队破“群攻” <wbr>成功突围

可疑船只突然出现

这里是地处印度洋西部的一片海域,它与红海、苏伊士运河一起,构成连接欧亚的“黄金水道”。舰船两侧不时出现的海豚随波跳跃,为此刻宁静的海面增添了一丝活泼的气息。但是,这种平静美丽的背后却是随时可能出现的凶险,因为这里是亚丁湾索马里海域。

当地时间 2010225日下午203几十只可疑船只突然出现在中国海军第四批护航舰艇编队“马鞍山”舰的雷达探测仪上,值班人员立刻向指挥组进行通报。

根据对海盗行动规律的掌握,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亚丁湾的东部,这里并不是海盗活动的高发海域。除此之外,为了便于行动,海盗袭扰和劫持的时间也多选在光线较暗的清晨和傍晚时候进行,而现在是下午两点,就是说,无论是时间还是区域,都不应该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海盗船只,这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多少让护航编队的官兵感到一些紧张和压力。

随即,指挥员们迅速将情况做了分析,判断此次大批可疑船只的出现很有可能就是海盗的集团化作业,而这种作业方式也通常称之为“狼群战术”。

狼群战术最早出现于二战时期,当时德国海军将领邓尼茨采取集中多艘潜艇攻击一个海上目标的方法,袭击盟国的海上舰船,破坏海上运输线,屡战屡胜,使得盟军遭受重大损失。而在70多年后的今天,猖獗的索马里海盗也突然采用这种方法劫持过往商船,使得中国海军护航编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此刻,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所面临的正是这样的危险。而让指挥员更加担心的是,他们正在执行的是护送第172批商船的任务,这是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自20081226日执行护航任务以来,所护商船数量最多的一次。面对海盗实施的狼群战术,如何确保31艘被护商船的安全,成了指挥员们最为头疼的问题。

其实在这次编队组成之初,只有12艘中国籍船只预先提出了申请,而其余的19艘商船都是临时申请加入编队的外籍商船。根据以往的护航经验,单舰护航的船舶数量应控制在8艘,最多不宜超过10艘,而双舰护航则应控制在15艘以内,三舰护航时也不应超过20艘。但是此次负责护送第172批商船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却只有“马鞍山”护卫舰和综合补给舰“千岛湖”号,两艘舰船实际上要担负的是应该由56艘军舰进行护航的任务。

中国海军第四批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舰队由“马鞍山”舰、“温州”舰和“巢湖”舰三艘护卫舰和一艘综合补给舰“千岛湖”号组成。而在第172批护航任务开始之前,“温州”舰就已经接到接护其他商船的任务而离开了编队,此外,就在编队启航的当天,“巢湖”舰也接到了随时准备接护另一艘被海盗释放商船的任务。

为了弥补兵力上的不足,在编队出发之前指挥员就分别在补给舰“千岛湖”号所在左路纵队的前、中、后三个部位,以及“马鞍山”舰所在右路纵队的前、后两个部位的中国商船上派驻了特战队员,这5艘商船上每艘各派有4名特战队员,他们将执行随船护卫的任务。

但是,派遣特战队员执行随船护卫任务的前提条件是被护商船必须为中国船只,这就意味着,19艘外国商船上并没有中国海军特战队员,他们只能是随着编队航行,那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将怎样确保这19艘外国商船的安全呢?护航编队破“群攻” <wbr>成功突围

护航编队破“群攻” <wbr>成功突围

狼群大规模集结

为了能够及时应对突发情况,指挥员们对舰载直升机机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没有特战队员随船护卫的商船能够航行安全,直升机每隔一小时就会起飞,在编队上空进行观察,即使在甲板上着陆后,也并不开进停机库。

此外,在队形的排列上也做了细致的安排。按照常规情况,一路纵队最为灵活,但是这种一字长蛇阵对船舶数量有一定的要求,一旦超过8艘,队形就会拉得过长,而无法前后照应。那么按照这个规律,此次31艘商船似乎应该排成四路纵队,但是四路纵队又会不会带来队形过宽而转向不够灵活的问题呢?再三考虑后,指挥员们决定采取三路纵队,每路1011艘商船的队形,这样既避免了两路纵队队形拉得过长,不易照顾首尾船只的问题,又避免了四路纵队队形过宽,转向不够灵活的问题。

然而,虽然中国舰艇编队为执行第172批护航任务做了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部署,但突然出现的大量可疑船只,还是让指挥员们的心头略过了一丝紧张。

根据雷达显示,大批可疑船只正处在距编队前方五六海里的位置上,虽然它们此时并没有任何动作,但是一旦可疑船只突然发动马力冲向编队,后果将不堪设想。不到半分钟的时间,指挥员们就果断下令舰载直升机、特战队员及各个火力点以最快的速度全部到位。

然而就在这时,海面上舰艇编队和可疑船只之间对峙的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第四批护航编队指挥组组长张晖回忆说:“它(可疑船只)在一分钟之内,迅速地从一大群目标之内,分出了大约有二三十个快艇,以极高的速度向我编队迎面冲来。”

航速28节相当于以每小时52公里的速度前进,这在海上已经是极快的速度了。

此时舰艇编队的航速是11节,这相当于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而可疑快艇迎面航行每小时52公里,这样一来,彼此双方靠近的速度实际上达到了每小时72公里。

对于一个由两艘军舰和31艘被护商船组成的庞大编队来说,要想在短短的六七分钟内调整队形和方向根本来不及了。

六七分钟后,可疑快艇就将抵近舰艇编队,除了按照原来的部属,命令所有火力点以最快的速度全部到位之外,指挥员们本想令“马鞍山”舰全速航行,对这些快速逼近的小艇实施一个拦截动作,将其挡在编队之外。然而考虑到“马鞍山”舰全速航行很可能对舰载直升机的安全起飞造成影响,因此这个方案最终没有实施。而对狼群攻击来说,直升机的空中优势极为明显,它灵活机动的特点必然会在驱离可疑快艇的战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小艇的移动速度似乎比预先估计的更快,二三十条快艇转瞬间就闯入了护航编队,对所有被护商船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此刻,这些可疑快艇在左路和中路纵队中间快速移动。从画面上看,商船与商船的间距非常大,这种距离似乎不仅给军舰的护航带来了困难,也给可疑船只的进入留有了余地,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通常,远洋商船体积较大,操纵性较差,在海上的航行不够灵活,因此为了保障商船的安全航行,船与船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回旋余地。在这次对商船进行编排时,无论横排还是竖排,都采取了间距为8链的办法,也就是船与船之间的距离将近1.5公里。

此刻,舰载直升机已经顺利起飞,“马鞍山”舰也全速前进,迅速逼近可疑船只。

但是,由于小艇数量众多,且分布的海域极为分散广阔,因此,“马鞍山”舰虽然可以通过发射信号弹和爆震弹对其实施警告,但是,军舰的灵活程度毕竟不如小艇,它只能在编队的一侧进行前后机动。而在另一侧,“千岛湖”号补给舰和一直等待上级通知,随时准备前去接护另一艘被释商船的“巢湖”舰也早已加入了行动,在各自的区域前后机动,随时保持警惕。而刚刚升空的直升机也已经展开了驱离可疑快艇的行动。

同时,直升机组把对海面上可疑船只的数量情况快速报告给了指挥员。狼群规模如此之大,让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震惊。

第四批护航编队“马鞍山”舰舰长王永平说:“有48艘,就加上母船和高速快艇,有48艘。母船可能有12艘左右,高速快艇有36艘。”

从空中看去,这些可疑船只的移动似乎显得有些无序,它们在编队中来回穿梭,却并没有急于采取行动,难道他们是在寻找什么破绽吗?而据资料显示,训练有素的海盗仅在3分钟内就可以完成登上商船的动作,一旦他们劫持了人质,被护商船获救的希望将会十分渺茫,情况异常紧急。

 

驱离狼群攻击行动

指挥员们做出了最坏的打算,立刻向编队内所有商船进行了通报

但是,商船船员毕竟不是军人,面对如此众多可疑船只,他们已很难保持冷静了。

更加糟糕的是,几十艘可疑船只已经移动到了编队的左侧,左路纵队的前方出现了个别船只偏离航线的状况。

这个情形顿时让指挥员们更加紧张起来。因为偏离纵队的正是那些临时申请加入中国护航编队的外国商船,如果这些船只继续偏离纵队,他们很有可能让可疑船只找到登船的机会。

为了尽快解决外国商船的困境,指挥员迅速命令直升机组对左路商船周围的可疑船只进行驱离。随即,直升机快速飞向左路纵队的上方,并将飞行高度从500降到了200,继续发射信号弹。

但是这些可疑商船似乎没有离开的意思,仍然徘徊于左路纵队的周围。时间紧迫,为了确保外国商船的安全,按照指挥员的命令,直升机上的特战队员向可疑船只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

随着机枪子弹向可疑船只周围的射出,最终他们停止了向被护外国商船的靠拢,并一度有些混乱。

但是,这些可疑船只并不甘心,他们没有就此离开编队,而是成群的向编队的左后方进行移动。

整整一个小时,这些可疑船只一直围绕着护航编队航行,但是在军舰、舰载直升机和特战队员的高度警惕和驱离下,他们彻底放弃了狼群攻击的行动,悻悻而返。中国海军护卫的大型编队继续开始了航行,被护商船上的船员终于舒了一口气。

第二天,一艘中国商船与“马鞍山”舰上的指挥员取得了联系。

在护航官兵的眼里,保护商船的安全是他们来到亚丁湾的使命,这种使命的完成并不会因为过程的艰难而有丝毫的改变。

一天后,也就是2010227日的下午,第172批护航编队抵达了安全海域,就此,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书写下了又一篇令人无比自豪的篇章!

 

 

第一至三张图片来自百度,第四张来自编导翟明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