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军事纪实
军事纪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827
  • 关注人气:4,3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车厢里“扔出”猛虎连   特功五连半年摔出擒拿大法

(2011-05-17 13:52:08)
标签:

猛虎连

擒拿

苦练

绝技

华山

军事

分类: 精彩文稿

 

华山脚下,三支英雄连队在军事训练中竞放异彩。虎啸山林,装甲步兵连队改行特种作战训练,没有任何经验,他们如何克服?登车捕俘,在卡车上激烈对抗,稍有不慎就可能跌下疾驰的汽车,敢打敢拼的官兵又经历了怎样的惊险时刻? 央视7套《军事纪实》517日晚2003分播出《华山脚下三只虎之凤凰涅槃》,敬请关注。

 

特工五连  半年练就擒敌绝技

不久前兰州军区进行的一次特种作战课目演练。参与演练的官兵全部来自某机械化步兵旅的“特功五连”。

演练中,“敌人”乘坐卡车逃跑,官兵们则驾驶吉普车和摩托车对其进行堵截。

“敌人”很快就被追上,就在双方车辆交错的刹那,只见“特功五连”的官兵们犹如猛虎扑食,纵身跃上了高速行驶的卡车。随后在狭窄的车厢里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企图逃跑的“敌人”就被全部制服。而在这场特种作战课目演练中,“特功五连”的官兵们以其勇猛矫健的擒敌本领和英勇无畏的战斗作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09月, “特功五连”的官兵们进行特种作战的基础课目——持械格斗训练。令人奇怪的是,当时的官兵们的格斗动作非常不规范,一些看似难度并不大的格斗动作,官兵们做起来也是别别扭扭,失误频频,有些动作看上去甚至有些滑稽。仅仅相差了半年的时间,同样是这支“特功五连”,同样是这些战士,训练的反差为何会如此之大呢?

 

半年前,兰州军区某机械化步兵旅接到了上级指令,要求他们在全旅范围内挑选一支过硬的连队,开展特种作战训练,在未来的战场上执行侦察和特种作战任务。

 

听说旅里面准备搞特战训练,某部“特功五连”的官兵们表现得格外兴奋,尽管“特功五连”是一支机械化步兵连,从来就没有搞过特战训练,但是“特功五连”的官兵们却非常想尝试一下,因为他们知道特种作战那可是有着“兵中之王”美誉的特种兵的训练课目,能够像特种兵一样训练那该是一件多么神气的事情啊!

“特功五连”连长姬六一立即向旅里提出了申请。而旅领导斟酌再三,最终决定还是把特战训练放在“特功五连”去搞。一直以来旅领导就对“特功五连”有着明显的偏爱。

 “特功五连”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连队,在抗美援朝的严岘山阻击战中,全连128名官兵坚守严岘山阵地三天四夜。打退了敌人29次冲锋,歼敌1200余人,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特等功臣连”荣誉称号。

 

连魂:不畏强敌、敢打硬拼

授称以来,“特功五连”的官兵们传承着“不畏强敌、敢打硬拼”的连魂,在军事训练上一直是旅里的标杆连队。在新军事变革中,更是和该旅的“红一连”、“英雄四连一起被合称为“华山脚下三只虎”。这次他们又获得了进行特战训练的机会,“特功五连”的官兵们非常骄傲地称自己为“装甲步兵中的特种兵”。

 

所谓的特战作战训练包括格斗、车辆特种驾驶,登车捕俘训练等多个课目,然而“特功五连”平时的训练内容和特种作战根本沾不上边,没有训练教材,也没有教练员,白手起家的官兵们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旅领导出面从侦察兵部队借来了训练用的教材和录像资料,连队干部们现学现卖,带领官兵们从最基础的对抗格斗练了起来。

看见战友们舞枪弄棒,连里的炊事员马文斌觉得很好玩也很羡慕,马文斌大学毕业后就当了兵,入伍还不到一年,一直在炊事班工作。他主动向连长姬六一申请要求参加对抗格斗训练。连长姬六一被马文斌的热情所感动,没过多考虑就答应了他,但是一名炊事员能在特战训练中起什么作用呢?还没等马文斌考虑好,马文斌就已经给自己找了一个重要角色­——扮演假设敌。

假设敌可不是什么好差事,格斗训练中,格斗双方为捕俘手和假设敌,假设敌要被捕俘手摔倒后制服,完全是个被动挨打的角色。不过马文斌对自己选择的这个角色很有信心。

马文斌身高1.75米,体重却只有110斤,进行对抗格斗身材略显单薄。而“特功五连”的官兵们身上都带着一股敢打硬拼的虎气,为了贴近实战,他们训练中都使足了全身力气,马文斌经常被对手重重摔在地上。

别人被摔倒后都是一脸痛苦,可马文斌天生爱笑,每次摔倒他都会笑着爬起来。这让摔他的对手都感到不可思议。

当炊事员最熟悉的武器就是菜刀,没有趁手的“凶器”,马文斌主动要求手持菜刀进行格斗。可是这要求在格斗训练中,双方配合必须默契。否则出手时控制不好力量,稍不注意,菜刀就有可能招呼到对手身上。

在战友眼里,马文斌的身体可并没他自己说的那么能摔。他的协调性不太好,自我保护能力差,每次摔他,战友们心中都有些不忍心。

格斗训练刚开始的时候,马文斌还能咬牙坚持,但是时间长了,慢慢地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恐惧心理。格斗训练中,他的手脚放不开,战友们也害怕摔伤了他,动作随之也做不到位,导致马文斌反而被摔得更惨。

像在马文斌身上出现的情况,这时成了全连的普遍现象。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使“特战五连”的官兵们很快产生了厌倦情绪,热闹一时的“特功五连”的特战训练由此陷入了低谷。

针对出现的这一情况,连队干部及时调整训练计划,要求全体官兵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同时用连队传统教育大家。

 

暗自刻苦训练  誓为连队争口气

因为没有专门的特战训练场,“特功五连”平时都是和其他步兵连在同一块场地上进行训练的。“特功五连”在搞特战训练,其他连队也在看着他们训练。偶然间,马文斌听到了兄弟连队的战士对“特功五连”的评价:“都说“特功五连”厉害,看来也不过如此。这样的评价让马文斌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刺激。

马文斌觉得既然自己主动要求参加格斗训练,再苦也要咬牙坚持下去,绝不能因为自己的训练表现不好给连队丢脸。从此之后,马文斌训练变得更加刻苦。一方面通过战友们指出问题,另一方面马文斌自己也不断总结经验,很快他就总结出了格斗训练当中的一些门道。

    万事开头难,经过两个多月的由简到繁的训练,马文斌对持械格斗逐渐熟练起来,和战友的配合也十分默契,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

这是“特功五连”特种作战训练开始两个月之后的一段录像画面,和刚开始相比,官兵们的格斗对抗进步明显,每一名官兵动起来虎虎生风,格斗动作越来越干脆利落,他们的特战训练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有了格斗训练做基础,“特功五连”开始训练难度极大的登车捕俘,登车捕俘包括行进间登车、车上格斗和落地后的自我保护等内容。

这是兄弟部队登车捕俘训练的录像资料,捕俘手一跃而上行进中的卡车,卡车车厢只有不到10平方米,在如此狭窄的车厢内进行格斗,稍有不慎就可能跌下汽车,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刚开始看到这段训练录像时,“特功五连”的官兵们心里都直打鼓。

教练员们采取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先在静止的卡车上训练格斗,不到10平方米的卡车车厢成了格斗训练的场地,车厢将近两米高,官兵们都担心用力过猛,把战友打下卡车,所以大家的格斗动作都有些放不开手脚。

由于官兵们在车下的格斗训练已经十分扎实,战士们很快适应了在狭窄的车厢里进行对抗格斗。然而登车捕俘的困难才刚刚开始,出于实战的需要,官兵们还要锻炼被敌人击打跌落汽车后的自我保护能力。

这是来自兄弟部队的训练录像,捕俘手在行进中的汽车上被踹下来之后顺势完成翻滚动作,以此来减少伤害。然而这个动作非常危险,一旦控制不好,很可能会造成骨折甚至更严重的伤害,这对参加训练的人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谁来担任这个危险而重要的角色呢?这时新兵陈钰夫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担当这一角色。

尽管已经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头一次做这个动作,新兵陈钰夫还是有些心理障碍。

为了锻炼陈钰夫和其他官兵的心理素质,连长姬六一可谓是煞费苦心。这一天他把官兵们带到侦察兵的专业训练场,带领大家进行“牵引横渡”训练,官兵们顺着一根绳子穿越深沟,绳子离地面20多米,第一次接触官兵们都有一种恐惧感。

在牵引横越中,教练员们还在绳子下面设置了炸点,随着轰轰巨响,官兵们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信任训练出奇招  战友轮流被扔出车厢

在训练间隙,“特功五连”官兵们也在尝试一种锻炼心理素质的新方法,官兵们轮流从卡车的车厢里被扔下来,而战友们在下面接着。这个训练既锻炼官兵的胆量,同时培养战友之间的相互信任。由于恐惧,起初陈钰夫在下落的过程中两手乱抓,胳膊打到了车下战友的脸上。看到战友疼痛难忍的样子,陈钰夫感觉到十分内疚。而经过反复演练后,陈钰夫的心理素质已经得到了大大增强。每次陈钰夫被扔下来时都抱紧双臂,再没有出现误伤战友的情况。

 

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基础,在车厢里格斗,陈钰夫从车上被打下来的动作逐渐熟练,但偶然也有失误的时候。

只用了一个多月,陈钰夫的落地动作就已经干净利落,在以后的训练中,陈钰夫还完成了更高难度的自我保护动作。这是陈钰夫在车顶尝试进入驾驶室捕俘假设敌驾驶员,卡车急刹时陈钰夫被巨大的惯性甩到了汽车引擎盖上,他手疾眼快,用双手紧紧抓住卡车的雨刷器,而接下来的一幕更加危险。

    假设敌驾驶员左右猛打方向盘,依然没有把陈钰夫甩下车,假设敌猛然加速然后急刹车,利用惯性把陈钰夫甩到了车前。

陈钰夫落地后顺势翻滚,躲过疾驰而来的汽车。在场的人都不会想到,这套高难度的动作是由刚入伍没多久的新兵来完成的。

    战友间的配合不能有丝毫疏忽,担任假设敌驾驶员的就是炊事员马文斌,他把陈钰夫从车上甩掉了后,自己的考验也随之降临。演练中,卡车以时速30公里的速度行进,马文斌要被捕俘手从驾驶室里拉出车外,落地后再进行对抗格斗。为了贴近实战,训练场地并没有进行清理,地上布满了石子,马文斌落地后很容易受伤。

    由于从驾驶室被拉下来的力量并不由自己掌握,马文斌被摔得多了,渐渐摸索出了一套方法。

尽管摸索出了一些办法,但是每次训练中,马文斌都难免要经历伤痛。训练中,马文斌每天都要被拉出车外三四十次,每次都是脚后跟着地。他的两脚曾经因此被摔肿,走起路来钻心地疼。但是为了贴近实战,马文斌还是会示意担任捕俘手的战友继续训练下去。

 

猛虎连  锻造未来战场刀尖部队

这是马文斌和战友们的训练,整套动作完成得干净利落。通过刻苦训练,不仅是马文斌、陈钰夫,“特功五连”每一位官兵的身上都打下了“特功五连”“不畏强敌、敢打硬拼”的精神烙印。就是这种精神的传承,使得“特功五连”成功掌握了特战技能,成为了未来战场上的尖刀部队。

同为“华山脚下三只虎”的另两支连队,“红一连”和“英雄四连”,他们的军事训练又有哪些过人之处?而当这两支“老虎”连队进行比武对抗时,又将上演怎样的精彩对决。明天同一时间请继续收看《华山脚下三只虎之兄弟之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