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于舞枪弄炮的官兵们直到这时才有些傻眼了,他们不再沉浸于能参加亚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喜悦,开始直面每天艰苦的训练。
炮兵团军事素质过硬、作风优良,但是很少接触过文艺表演,让他们从军事训练动作转换到专业鼓手,难度可想而知。看到舞蹈老师的动作有模有样,官兵们的动作却是千奇百怪、丑态频出。要练出亚运会开幕式表演水平,可是让官兵们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敲鼓动作和官兵们以前的军事化训练大不相同,力度不能不够,又不能过大,中间的这个度很难把握。
为了配合亚运会开幕式导演组完成整个舞蹈的编排,团里专门成立了训练指导组,宣传干事周泉多才多艺,是团里的文艺骨干,训练指导组让他具体负责参演官兵的训练工作。
官兵们训练了半个月之后,亚运会总导演陈维亚来检查官兵们的训练情况。
看到官兵们把手死死地拍在鼓上,陈维亚现场介绍起了训练技巧。
从总导演陈维亚亲自教战士们打鼓可以看出来,他对官兵们的表演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他让官兵们把手敲在鼓上之后有个反弹的动作,这个小小的变化,一下子就让官兵们的敲鼓动作显得不再那样的死板。这可让在一边的周泉心里不是滋味了,训练了那么长时间,最后还要让总导演亲自动手,他倍感惭愧。从那以后,官兵们练习敲鼓动作更加刻苦了。
由于长时间的练习,很多用来系鼓的腰带已经破损无法使用,所以很多官兵在训练时没办法把鼓固定在腰上,造成做打鼓动作时,鼓容易向后移动,这就要求官兵们无论鼓在什么位置,甚至是不带鼓,表演的动作都要始终如一。
在刚开始练习敲鼓的过程中,官兵们可没少吃苦。一个敲鼓的动作,他们要反复练习几个小时,一天下来,有很多官兵的手都打肿了。



动作尚难学 圆圈更难画
如今离亚运会开幕式仅仅剩下十天了,负责参演官兵训练工作的宣传干事周泉没有想到,这个圆圈队形把他难住了。
一个520人的表演队伍,走队形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也可以说表演的亮点几乎都在这里。而要在16分钟的时间里,变换出11个整齐划一的队形,又谈何容易呢。
最初亚运会开幕式导演组只是抽象地设计了几个队形,但是究竟如何具体的实现,导演组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执行办法。一个500多人的队伍要变换队形,行进路线以及最终位置的确定让官兵们大费周折。
经过几天的反复思考、演练,训练指挥组的全体成员共同研究出了一份平面图,有了它,经过具体的换算,定出每个人站立的位置,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他们跑位不准的难题,但是唯独这个合围成一个圆圈的问题难以解决。
广州军区520名官兵参加亚运会开幕式表演,刚刚学习完舞蹈动作,又深陷队形不整齐的困境,他们如何迎难而上完成最后的表演任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官兵们。开幕式表演的场地不是规则的图形,在几次彩排演练中官兵们都没能快速的找准自己的位置。
其他队形都能准确无误的走到位置,为什么这个队形却找不到方向呢?具体组织训练的周泉感到身上的压力很大。
和周泉着急的心情不相上下的恐怕就是这个叫张清龙的战士了。张清龙的动作刚劲有力,而且非常标准,被大家称为标兵,但此时只有他自己的心里清楚,他随时有被淘汰的可能。
让张清龙倍感压力的就是在训练场的西南角,有30名替补队员,他们跟着520名官兵一起训练,随时准备换下出状况的队员。张清龙从小练习体育,身体柔韧度比较好,因此学起舞蹈动作也是轻而易举。这是他在给战友们示范动作,做得有模有样,那么这样的标兵为什么还要面临被淘汰的局面呢?
原来正因为他从小练习体育,腰部受过伤,因此每次这个下腰的动作都让他疼痛难忍。虽然张清龙嘴上跟我们说想停下来,但是在真正的训练中他没有一次是停下来的。
看到替补队员每天的刻苦练习,不只是张清龙,场上的每一名官兵压力都很大。亚运会开幕式的表演,他们已经准备了很久,都希望为祖国增光,为八一军旗添彩,因此谁都不愿意被换下去。尽管张清龙自己清楚腰伤对他的训练有影响,但是从外表上谁也看不出他出了什么状况,他在尽力承受着这个下腰动作带给他的巨大疼痛。
张清龙最烦心的就是自己的腰不争气,但无论如何他都不愿意失去这次参加亚运会开幕式表演的机会。
训练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和张清龙一样心情焦虑的还有周泉,他一直在想圆形合围练不好的问题到底在哪里。不经意间,周泉想到圆周的直径是固定的,能不能让每个人都走固定的步数,这样队形不就圆了吗?
周泉是想让大家喊着口令跑同样的步数,这个想法理论上成立,但事实却再一次失败了。因为每个官兵的步子有大有小,他们置身其中只能看到近处,看不到总体情况,这样的状态下很难统一。
周泉又想到了一个办法,先让大家在形成圆圈时手牵手向前迈步,等到练好了再把手松开,没想到这个办法更没效果。
官兵手牵手前进的速度不好控制,有的外围官兵甚至都摔倒了,而且牵手形成的圆周并不紧绷,所以也没办法让形成的圆圈比以前更圆。
几个办法都失败了,周泉的心事更重了。
和周泉面对的艰难处境几乎一模一样,带着腰伤坚持训练的张清龙又出了问题,可谓是祸不单行。在舞蹈《花城之邀》接近尾声的时候,有一个上下举鼓的动作,就在大家练习这个举鼓的动作时,张清龙不小心刮伤了自己的牙齿。
官兵们在举鼓放鼓的时候,鼓的背带要从身上取下来,这样它就时常在官兵的面前晃来晃去,张清龙没想到一个放鼓的动作,鼓带一下子刮到了自己的牙齿。剧烈的疼痛顿时让张清龙难以忍受。为了不影响训练,刮伤牙齿后张清龙没有丝毫的声张,而是又一次选择了坚持。
为了不掉队,张清龙一直都是认认真真地做着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其实,和张清龙的想法一样,520名官兵人人都在付出艰辛和努力,亚运会开幕式的表演是中国向全亚洲、全世界展示形象的窗口,能够参加盛典,官兵们都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摸索中前进 百方成钢
通过不断摸索,周泉解决圆形合围不好的问题,似乎也有了一些眉目。圆形找不到方向主要是因为与其他队员之间的距离不好掌握,弧度控制不好。周泉想到,既然军事训练可以定点定位,舞蹈队形也一定能定点定位。周泉想用卷尺把每个人的位置都准确测量好,然后做好标记,让他们每次都跑到标记点上。这个办法能否奏效呢?
精确测量还只是第一步,因为毕竟这不是正式的表演场地,官兵们在表演时也不能低头寻找自己的定位点,还要靠自己来找面前的参照物以及身边战友的位置。
官兵们按照圆周定点之后跑位,同时观察参照物的方法果然有效,面前对应着操场的哪个位置,身边的战友与自己有多远的距离、自己与战友之间是什么角度都能帮助他们确定位置,这样大强度地反复练习之后,官兵们围成的圆形已经基本看不出破绽,困扰着周泉的一块心病终于解除了。
张清龙这边的情况也明显发生了变化,他终于找到了应对腰伤的办法,他在动作不变形的前提下,尽量避免腰部用力,用胯部的力量来支撑,这样既不影响演出效果,自己腰伤的疼痛也减轻了许多。
此时,距离亚运会开幕式的表演还有两天的时间,官兵们在亚运会开幕式场地已经彩排了很多次,每一次都圆满地完成了排练任务,这是他们用艰辛努力赢得的丰硕成果。
2010年11月12日,在这个绚丽多彩的夜晚,炮兵团的520名官兵,以最饱满的热情走上了亚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他们用心中的激情奏响了一曲亚运欢歌。